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台州市消保委提醒:菜场短斤少两花样层出  买菜要多留个心眼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 2009/10/14 13:35:30 关注度:149254次
      9月12日,家住椒江花园新村的张大妈到菜场里面买了半斤的红虾,走到菜场门口的公平秤上一称发现只有四两。张大妈马上折回摊上跟摊主理论,摊主竟然宣称是水份流失,自然现象。无独有偶,在椒江打工的小张在菜场买了一斤禽内脏,回家一称却发现只有八两。近日,台州市各级消保委接到了多起菜摊贩时短斤少两的案件,为此消保委总结了几条“黑心”摊贩短斤少两耍的花样,在此给您提个醒。

  花样一:调包计,黄鳝变泥鳅。今年5月份李大姐在菜场买了一斤黄鳝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补充营养,煮的时候却发现个别黄鳝形状有异,仔细一分辨发现竟然是泥鳅。据大姐介绍黄鳝的市价是22元一斤,而泥鳅只要18元一斤。最后摊主承认因为称头不够一点,就乘大姐不注意的时候抓了一把泥鳅混进去。一些不良摊主还趁人不备,在宰杀时将活鱼掉换成死鱼或将大鱼掉换成小鱼。

  花样二:增肥计,大鱼吃小鱼。王老师在菜场买了一条鲫鱼,在家“解剖”该鱼时,竟然从鱼鳃里掏出好几条小鱼。王老师就纳闷了,鲫鱼不是草食性鱼类吗,什么时候变性吃起了小鱼了啊!还有一些摊主在销售鲜水产时给你“豪华”包装,比如一只青蟹上面绕了一层又一层的绳子。要不就是销售时拖泥带水,回头份量少了找他理论的时候说是水份自然流失。  

  花样三:障眼法,计量也魔术。卖菜要分熟人生人, 对平时经常光顾的熟客,一般不会乱报价,也不会短斤少两。而一旦遇到生面孔,就会稍微提高一点价格,每公斤一般就高三四毛钱,在称重量的时候,分量也不足。一些摊主手脚特别的麻利、眼疾手快,买肉的时候,经常还没来得及看秤时,肉贩已经把肉装好递了过来,算好了价格。一些使用电子秤的商贩会利用接在背后的电源线,称重时悄悄拉紧它,以达到给秤盘增加压力而增重的目的。

  在此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买菜的时候要认真谨慎,大多数菜场门口都设有公平秤,买菜后对于疑似短斤少两的可以到公平秤上复称,一旦发现短斤少两行为,应积极向菜场管理办公室或者消保委、工商部门投(申)诉,不要因为事小嫌麻烦而纵容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

(彭波 尹青芳)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