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繁忙的重庆无水港。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重庆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
3月19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以下简称重庆无水港)内,一箱箱来自东盟的水果,被叉车从冷链柜中“叉”出,运至冻库中。
重庆无水港的这个冻库,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首个内陆无水港冻库。它的投运,实现了对海鲜、水果等产品的全周期冷链服务“不断链”,通道服务力进一步提升。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来到重庆无水港运营调度中心,听取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情况汇报,指示要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好、运营好。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一年来,重庆持续提升重庆无水港的软硬件水平,更全面发力加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其进一步发挥好经济“大动脉”作用,成为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路网构建
一年来平均每个月增加一条新线路
3月21日,重庆无水港调度中心。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一条贯穿重庆、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这是去年6月,重庆正式开行的陆海新通道(中国重庆—老挝万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雪兰莪)跨境铁路班列(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班列)线路,也是陆海新通道首次以铁路形式从重庆直达马来西亚。
“这条线路非常重要。”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介绍,如果经由长江出海,重庆货物到马来西亚需要20天左右,而这条线路开通后,到马来西亚只需要9天。
同时,这条线路的开通,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延伸至马来半岛的全程铁路实现互联互通。
这条线路的开通,十分不易。
刘义真介绍说,中南半岛各国在铁路合作上缺乏协作机制,导致铁路标准、车辆配置、线路资源等方面规范和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泰国铁路采用的是“米轨”,比中老铁路的轨道要窄一些。
如何协调各国并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成为开通这条线路的关键。
为此,重庆于2024年4月底派出团队前往马来西亚,在当地待了一个多月,一边与当地政府部门洽谈,一边寻找合作代理商,最终在6月实现了这条线路的双向对开。
如果说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班列是线路的拓展,那去年12月重庆—印尼雅加达、重庆—越南胡志明市这两趟精品班列的开行,则是重庆对陆海新通道线路网络的“迭代升级”。
“陆海新通道此前就有到这两个地方的班列,但精品班列意味着两条线路实现了‘全程时刻表运行’。”刘义真介绍,也就是说,这两趟班列如今可以定时、定点发运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制定物流方案,整体运输时效也要比普通班列快3天左右。
在重庆推动下,去年陆海新通道在线路拓展上一直处于“快马加鞭”状态。
2024年5月9日,陆海新通道(贵州)毕节—(广西)钦州—台湾海铁联运线路顺利开通;
6月18日,文莱冻水产首次经陆海新通道转关运抵重庆;
7月9日,陆海新通道北部湾至新加坡新增公共班轮启动;
8月28日,陆海新通道涪陵龙头港“点到点”快速货物班列首发;
10月18日,丰都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班车暨水天坪码头挂港开航首发;
12月24日,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重庆汽摩专列(中国重庆—老挝万象)及跨境公路班车分别在巴南区铁路枢纽东环线南彭站、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联动发车……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4月至今,陆海新通道沿线累计开行了10余条新线路,平均每个月增加一条新线路,直接扩大了通道辐射范围。
去年4月,陆海新通道可辐射全球120个国家的503个港口;到今年3月,通道已可辐射全球127个国家的560个港口,拓展速度可见一斑。
“我们将继续拓展新的物流网络。”刘义真表示,此前陆海新通道仅有老挝一家分公司,今年重庆计划在泰国、越南等地也成立分公司,立足当地、服务全球,进一步优化、完善、丰富陆海新通道的线路体系。
赋能产业
“新三样”等各类货物经由新通道加速出海
2024年11月19日,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搭载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列车从重庆出发,经陆海新通道一路向南,驶往广西北部湾防城港。
这是去年9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相关文件后,全国铁路以西南地区“两省一市”(四川、贵州、重庆)为载体,在全国率先开展汽车动力锂电池试运,也是陆海新通道首次运输汽车动力锂电池,标志着汽车动力锂电池开启“铁路运输新模式”。
“这次运输,是陆海新通道在货物运输种类上的新突破。”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李颜表示,铁路电池运输在陆海新通道上先行先试,有利于提升通道的贸易属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新三样”。而陆海新通道正是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新三样”出海的重要载体。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重庆作为汽车重镇,去年依托陆海新通道加速推动“渝车出海”,全年出口汽车47.7万辆、同比增长29.6%,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0%。
其中,电动车出口6万辆、同比增长96.5%,有不少是运往老挝、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汽车成套散件,通过陆海新通道出口到位于印尼、越南等国家的海外工厂进行组装,助推五菱新能源汽车成为东盟地区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
一年来,重庆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逻辑,推动陆海新通道进一步为产业发展赋能。
农产品是受益最大的品类之一。
潼南是世界三大柠檬产地之一,近年来其柠檬出口增长迅猛,其中一个方向,便是依托陆海新通道销往东南亚各国。
去年7月,28吨潼南柠檬以全程冷链的方式,“搭乘”陆海新通道中老泰班列直达泰国,进入曼谷各大水果市场,耗时仅10天。
这一全新出口通道不仅解决了柠檬等生鲜农产品出口运输周期长、保鲜难的痛点,也为重庆的三峡柑橘等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路径。
再如,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重庆依托陆海新通道,从全球各地进口棕榈油及其制品。截至今年1月底,已累计运输棕榈油及其制品超过12000标箱,货值超过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无水港正在打造西南地区棕榈油制品集散分拨中心——全球各地的棕榈油都可以通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到这里,由其提供仓储、分拨、转运服务。
目前,重庆无水港已经完成棕榈油制品集散分拨超过2300标箱,储存的棕榈油制品超过7000吨。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陆海新通道实现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运输货物品种超过1100种,已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水平最高、价格最优的出海通道。
依托这条通道,西部地区的企业和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格局。
“13+2”
跨区域合作平台实现沿线省区市全覆盖
去年11月12日,2024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在重庆开幕。开幕式上,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第三次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意向协议签署,陕西、青海、海南、云南等四省份确定出资入股。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是“13+2”(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省区市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原则,组建的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
陕西、青海、海南、云南的加入,标志着该平台实现了“13+2”全覆盖。
这个平台成立于2019年,为何在2024年才实现全覆盖?
这是因为沿线省区市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资源禀赋不一样,所以各地在加入运营平台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难。
“兄弟省区市,一个都不能少。”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介绍,重庆作为通道运营组织中心,要统筹省际协作。
去年,重庆与四个省一一对接、沟通、协调,推动跨区域合作平台实现沿线省区市全覆盖。
比如,陕西的出海方向一直以东部沿海港口为主,向西又可以依托中欧班列直达欧洲。此前,陕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但重心更多还是放在另外两条通道上,所以对于加入平台后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不太确定。
去年下半年,重庆团队到陕西后积极与其相关部门沟通,详细介绍、深入分析通道当前的运营情况,并提出“联动”这个概念。
“我们认为,加入平台之后,西安可以像重庆一样,实现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的衔接,并进行货物联动。”刘义真说,与此同时,西安可以借助平台资源,打造一条贯通西安、重庆、中南半岛的全程铁路运输线路,这样一来其开辟东南亚市场就有了新的物流选择。
与陕西的情况不一样,青海一直依托陆海新通道推动产品出海,特别是纯碱这一化工产品,还是新通道出口的主力产品。
针对青海的产业特点,重庆团队为其纯碱产品设计了全流程解决方案。
如今,由于实现了“13+2”全覆盖,由跨区域运营平台创建的“陆海优品”货物种类再次“扩容”,云南的鲜花、青海的土豆、陕西的苹果、海南的水产都成为“陆海优品”的“成员”,更有助于通道沿线省区市“抱团出海”。
比如去年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狮城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暨2024亚太国际食品展上,重庆携“陆海优品”产品亮相,向全球展示了通道沿线省区市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