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新闻 > 市场监管

以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2023/3/29 11:37:56 关注度:10053次

重庆将提速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加快融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通道。图为长寿区但渡镇铁路大桥。邓中国 摄(市交通局供图)

按照发展蓝图,抓好“十项行动”。《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的“十项行动”中,第二项是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

行动要求,到2027年,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现代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显著优化,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这一目标和相关任务将如何细化落实、分步完成?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现在哪些方面?3月28日,记者采访了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

市交通局

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

《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目标任务如何打造?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交通部门将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推动形成国际联通、区域贯通、市域互通、要素畅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努力支撑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4个“1小时交通圈”即着力构建成渝双核超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

市交通局将从航空、铁路、公路、航运、枢纽等方面加快构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建设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合力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重庆将加快建设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积极推进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推动实现“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机场格局,深化一批支线机场布局研究,开工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到2027年,江北机场旅客、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到8000万人次、120万吨。

共建轨道上的经济圈。我市将提速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推进成渝中线、渝西、渝昆、渝万、成达万和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6条高铁建设,启动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建设,积极推进渝贵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融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通道,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等融合发展。完善货运铁路网络,强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国际物流通道的紧密衔接,加快实现千亿元级工业园区、国际性枢纽港站全覆盖。到2027年,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00公里,铁路网总规模达到3700公里,更好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加快实现2小时市域城市至中心城区、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

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我市将加快推进“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射线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启动建设成渝高速加宽、渝遂高速铜梁至潼南段改扩建等项目,实现高速公路“八车道”零的突破,持续加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间、“一区两群”间通道。到202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85%,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98%。

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我市将加快畅通嘉陵江、乌江、涪江等高等级骨架航道,积极配合国家部委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完善“一干两支六线”航道网络体系;全力建设果园港、万州新田港和涪陵龙头港三大战略性枢纽港,积极打造“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集群。到2027年,全市港口货运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

打造功能完善的枢纽体系。我市将以共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持续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以枢纽“极”升级支撑强化经济“极”、引领带动产业“极”。同时,积极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系,大力发展临空、临港、临站经济,建成重庆东站,开工重庆站改造、科学城站,加快构建“三主多辅”铁路客运枢纽以及铁路货运枢纽体系。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补强铁水、公铁、陆空三大多式联运网络。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以上举措,到2027年,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基本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交通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贡献度将不断提升。

市能源局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川渝共建一体化能源保障体系

3月28日,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机器轰鸣声响不断,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基础工艺试点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31号塔基下,国网重庆建设公司现场项目经理姜斌正扯着喉咙指挥设备运转。“我们建设中采用了‘智慧物联感知系统’,实现了全机械化作业,这在重庆的输电线路工程中还是头一次。”姜斌大声地告诉记者,这是首个落户重庆的特高压工程。

就在10多分钟车程外的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现场,好几辆挖掘机正忙着进行场平施工。这座变电站在电压等级、变电容量、建设规模等多个方面,创下了重庆电网变电站历史之最。

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输变电工程,被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项目建成后,可将四川西部清洁水电通过特高压交流电网输送至成渝负荷中心消纳,加快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川渝电力余缺互济、电网共建共享,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随着我市印发《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一系列事关川渝能源协同发展的重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共同谋划了川渝能源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达9000亿元。

“近年来,川渝在水电开发、页岩气开发、储气库、天然气管道以及能源终端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多方合资合作,能源互保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该负责人表示,如今,四川水电每年送重庆电量达200亿千瓦时左右,枯水期重庆火电送四川电量约5亿—8亿千瓦时。两地天然气也实现了平峰互保,并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一张网”。2022年四川净输入重庆天然气量约37亿立方米,迎峰度冬期间,重庆相国寺储气库上载川渝环网调峰气量约3.3亿立方米。

一系列瓶颈等待突破

与此同时,川渝能源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瓶颈等待突破。

据了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加速,预计到2025年,成都、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分别达到2600万千瓦、3500万千瓦,存在一定的电力供应紧张;区域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供应仍将紧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尚有短板,煤炭运输通道的运能不足、运价偏高;能源产业链还有待完善等。

共同打造成渝绿色交通走廊

对此,川渝两省市已制定出台相关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川渝一体化能源保障体系。

例如,在清洁能源基地方面,两地将稳步推进四川“三江”水电基地开发,建设一批风电、光伏基地,共建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川渝电网一体化方面,两地将加快建设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共同加快论证藏电、西北电入川渝。能源储备方面,两地将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和一定规模新型储能电站,共建西南地区百亿立方米级储气调峰基地。

川渝还将共同打造成渝绿色交通走廊,并着手推动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支持高标准建设重庆油气交易中心;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煤炭等能源运行保障协作机制;加大关键能源科技攻关,强化产业链协作配套,形成一批“川渝造”的能源产业知名品牌。

市水利局

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 建高效安全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当前,我们正以重大规划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3月28日,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3年多来,川渝两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机制共建、规划共编等方面达成了20余项合作共识,正逐一细化任务分工,在川渝两地落地见效。

重大调水工程进度大幅超前

这几天,江津区油溪镇圣中水库施工现场,全市首个中型在线调蓄水库主体正有序加快建设。作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重要节点项目,圣中水库经过调蓄后,将向江津、永川、大足、荣昌、铜梁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供水。

“目前,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前实现工程投资进度‘双过半’,并迎来今年一季度‘开门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市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跨多区重大调水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143.45亿元,年均新增供水量10.12亿立方米,占渝西地区城镇总供水量的52%。受水区涉及渝西11个区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受水面积达1.18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近1000万。

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仅用27个月即计划工期一半的时间,就累计完成投资89.23亿元,占总投资的62%,大大超过计划进度。

高位推动水安全保障规划

“经过川渝两地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已升格为国家级规划。”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涉及我市29个区县,明确了加快区域水网建设、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等重点任务。

得益于此,藻渡、向阳、跳蹬等16座大型水库和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被纳入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清单。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渝南水资源配置等跨区域跨流域“联网”工程首次进入国家级规划重大引调水项目清单,新增近期规划建设总投资约650亿元;一大批防洪治理工程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同步纳入重大项目清单。

纳入规划和项目清单后,重大项目推进可谓倍道而进。

比如,提速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方面,目前已完成川渝两地规划报告编制汇总,正会同四川省将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报告联合上报至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加快推进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重庆片区)前期研究方面,目前已完成建设必要性及功能定位、重点水源工程选址及成库条件论证、工程建设影响及空间协调性分析论证3个专题报告编制,正开展野外作业……

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成投用

“围绕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这一目标,我们还将通过狠抓重大规划编制、狠抓重大项目前期、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狠抓合作事项落实,推动重点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并持续发挥效益。”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狠抓重大规划编制方面,将加快推进《重庆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完善各专项规划编制,形成对接国家主干、连通市级骨干、调剂区域支干、保障农村末端的水网布局体系。

狠抓重大项目前期方面,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重大项目清单为重要抓手,全力提速长征渠引水工程、渝南水资源配置、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及重点防洪护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前期工作。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将加快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跳蹬、向阳等大型水库建设,推进长江干流防洪达标、主要支流综合治理等。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