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知识

切记!车辆安全统筹不是保险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2022/9/6 12:35:04 关注度:18808次
        8月30日,天津市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的风险提示》。就在前一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提醒广大车主: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不是保险。两协会密集提示车辆安全统筹风险,让这一业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何谓车辆安全统筹?车辆安全统筹又存在哪些问题?车主在投保时又该如何防范风险呢?
  安全统筹频现理赔纠纷
  山东的刘先生是一位大货车车主。2021年10月,一辆解放牌牵引汽车事故造成刘先生的车严重受损,各项损失共计14万余元。肇事车辆在中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顺公司)投保了“机动车损失安全统筹”,其中车损责任限额为17万余元,第三者责任限额为100万元,保险期限为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事故发生后,刘先生通知中顺公司给他的车辆定损并赔偿损失,但后者拒绝定损,也拒绝赔偿其损失。
  被中顺公司拒赔的还有车主晓峰。2021年2月,晓峰在中顺公司投保,当年8月发生了单方面交通事故,该公司的理赔员查勘定损为3万多元。修理厂修好车后,中顺公司却一直没有理赔到位。因没钱垫付,车辆被扣留在修理厂快一年了。
  “上述车主投保的并非保险,而是车辆安全统筹。”北京格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玉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车辆安全统筹是指通过向车主集资的方式,要求车主缴纳相应的交通安全统筹费,形成统筹资金来为参与统筹的大型货车提供保障,约定参加车辆安全统筹的车辆发生事故后,由统筹资金进行赔偿、提供保障。
  据了解,201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这成为统筹公司开展业务的依据。在郭玉涛看来,车辆安全统筹属于运输行业内部的行业互助,类似于财产险领域的“相互宝”。
  近两年,大货车等大型营运车辆在投保商业车险中存在投保贵、投保难等问题,因此不少大货车主选择加入车辆安全统筹。在此背景下,车辆安全统筹机构大增。商业数据平台启信宝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营业范围注明“安全统筹”或者公司名称中带有“统筹”字样的公司仅有38家。到2021年年底,全国有近600家车辆安全统筹机构。今年上半年,我国又新增了200多家车辆安全统筹公司(含分公司)。
  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加大,相关纠纷也直线上升。《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安全统筹”为关键词检索发现,相关案件在2020年突破1000件,2021年达到1333件,绝大部分为理赔纠纷。
  “高仿”保险误导车主投保
  在索赔无果后,刘先生向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中顺公司不具有保险业务经营资质,涉案的合同为《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单》而非保险单,因此裁定案件转由中顺公司所在地法院审理。
  虽然并非保险,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公司的经营方式基本上是完全照搬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
  例如,中顺公司的条款形式基本照搬了中保协机动车商业示范条款(2020)的内容,只是将“保险”变更为“统筹”。其中机动车损失安全保险在中顺公司变成了机动车损失安全统筹,统筹种类还加入了“不计免赔”,统筹单也是模仿了保险公司的保险单的形式。
  在业务推广方式上,一些安全统筹公司也是采用了和保险公司一样的方式,通过给予业务员业务提成的方式,向不特定人群进行推广。本应是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的保障互助方式,某些公司甚至直接向个人的小轿车进行推广。
  河北的葛先生有一辆大货车挂靠在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名下,汽运公司为大货车交了1.9万多元保险,其中5000多元是交强险,剩下的投保中路和合统筹公司。直到事故理赔被拒后,葛先生才明白自己购买的并非车险,而是车辆安全统筹。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统筹公司业务员误导,统筹产品便宜也是一些车主购买的原因。以深圳某安全统筹公司为例,其100万元三者限额的统筹费为7302.5元,返点后仅需支付5000元左右,而标准商业险保费则为1.8万元左右。
  车辆统筹存多重风险
  “由于公司违规面向社会经营统筹业务,已涉嫌非法经营违法犯罪,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即日起,公司停止一切业务。”7月13日,中盛(山东)交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盛统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消息在大货车车主间疯传。
  对于统筹业务涉嫌非法经营,多家统筹公司随即紧急发布公告进行澄清。华商统筹表示,某以统筹为名的公司因未经许可经营保险业务被查出,与统筹行业无关。鼎诚统筹表示,其对外宣传时始终强调其不是保险,而是行业内安全互助性质的统筹。
  郭玉涛律师认为,保险业务是向不特定对象收取保费,然后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损失进行赔偿,安全统筹业务与这两点完全吻合。但保险业务需要持牌经营,统筹业务没有牌照,构成不当经营。公安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是没有问题的。
  开展安全统筹可能面临非法经营风险,参加统筹的车主又面临哪些风险呢?天津保险业协会指出,“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存在三方面风险:一是退保风险,当车辆发生所有权转移时,“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并不能像真正的保险一样随车过户,需要车主退出原挂靠的运输公司“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容易产生“退保”纠纷。二是理赔风险,购买“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单”在发生纠纷时难以得到有力保护,目前我国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三是纠纷处理风险,购买“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后一旦发生退保或理赔纠纷,法院在援引法律裁决时,不能采用《保险法》。因运输公司注册资本有限,如果资产出现状况将无法履行合同,可能无法给予风险补偿。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企查查平台看到,多家安全统筹公司因理赔纠纷引发大量诉讼。以成立仅一年多的首旭(深圳)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涉及82起诉讼,七成为机动车事故纠纷,今年以来已11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380余万元,该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张某某也被限制高消费。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安全统筹业务并非保险业务,相关机构不是银保监部门的监管对象。社会上部分安全统筹公司的业务模式不可持续,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此类公司出现撤销、破产等重大危机时,只能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承担责任,可能给车主带来损失,蕴含较大风险。该负责人提醒车主,如有保险需求,请向保险机构投保机动车辆交强险及商业保险。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