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媒体揭露医托转战网上化专家忽悠患者买药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11/12/28 16:56:29 关注度:61807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往守在大医院门口或者挂号处的医托队伍如今不少转战网上,他们隐蔽于各大医疗网站或者论坛,变换着各种身份,蒙蔽在网上求医问药的公众。今天,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揭开网络医托的面纱。

  网上“问诊”主要是拉客户

  45岁的杨先生患有多年的银屑病,每到冬季病情就会加重。最近天冷了,他想在网上了解一下预防的方法,登录一家专业医疗网站时,立即弹出一个专家的对话窗口,问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就开始鼓动他去他们医院看病,声称有很高的治愈率。杨先生觉得很奇怪,患病多年的他深知银屑病并无好的治愈方法,一打听才知道是网络医托的惯用伎俩。

  近日记者上网搜索发现,不少医院和专业医疗网页上都有“名医在线问诊”,这些在线“医生”,仅根据简单描述就能定下病情,然后鼓动患者上门就医。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络医托主要集中在整形美容领域和妇科病、皮肤病等疑难杂症领域,一些医院雇佣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或冒充专家在线咨询,或注册很多昵称、网名,在各个论坛发帖子、编故事,讲述自己在某某医院做手术,效果很满意等,或是故意向其他网友询问某某医院的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声称自己经过某种特效药治疗后很快痊愈,向患者推销药品,或声称自己跟某家医院领导或专家有亲戚关系,表示可以提供折扣,优先安排专家亲诊。网络医托掌握患者心理,隐身在网络上真假难辨,比传统的医托显得更加隐蔽。

  追问下在线“专家”露了馅  

  记者在网上搜索“整形美容”、“皮肤病”、“妇科病”等关键词,发现网上似乎遍地都是医学专家,许多专家还是24小时在线坐诊。

  记者在线咨询一位号称亚洲权威的整形专家,希望了解瘦脸的方法。“专家”简单询问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后,就建议记者来他们医院做磨骨手术。见记者犹豫,“专家”不断鼓动说,“一个人的脸型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整个面部的协调感,如果脸型不柔和的话会给人以很不友善的感觉。”“我们是目前武汉市最权威的整形科,安全和效果都有保障。”当记者详细询问专家的姓名、职务,并表示会直接到医院找专家诊断时,对方又改口自称是“专家助理”,可以帮忙预约专家。

  记者连续咨询了多位“在线专家”,发现这些所谓的专家多数都不是专家本人,一旦患者追问就改口称“助理”。医疗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专家不仅要听病人描述症状,更要直接关注患者的情况,而网上看病缺乏直观性和客观依据,不会没见到患者就开药。此外,真正的专家都很忙,没有时间网上解答病人问题,所以网上忙着回答患者问题的在线医生不少都是冒名顶替的。

  求医问药最好到正规医院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特别是年轻人,遇上身体不舒服,不少人第一选择就是上网咨询。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超六成的网友身体不舒服会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如此庞大的“市场”也引起了不少医托的关注。

  据记者了解,按照卫生部《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的,只能在具有医疗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医托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作为各正规医疗网站和医疗单位,都不会轻易推荐病人到一些小诊所、小医院或者小药店,随意接受诊治或购药。市民不要偏听偏信这些虚假宣传,遇到问题需要上网查询信息,可以登录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或各大医院的正规网站。

  医疗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治理网络医托方面存在取证较难的问题,因此,一旦患者在网上求医问药上当受骗,仅仅依靠现行的法律很难维护其合法权益。他建议,除了公众要提高警惕外,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在一些医疗网站或者论坛上推行实名制认证,使真正的专家、专业的医疗人士在网上能为公众进行解答,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也提醒,患者应到医院里请医生现场诊治,接受必要的检查,尽量不要在网上看病,以免造成误诊,更不要轻信网络推荐的药物和诊所。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