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知识

民俗差异大 馒头标准难定

来源:华龙网 2011/10/18 21:33:26 关注度:116626次

    市民郭先生有些纳闷,母亲从卜蜂莲花超市龙湖店买来的几个馒头,上桌才发现“模样”不对,这馒头底部有“窝”,掰开是空心的,“超市偷工减料?咋把馒头做成了窝窝头一般?”郭先生拍下这“异形馒头”上传至华龙网两江论坛,引来众多网友议论,不过亦有人疑惑,这馒头没有标准长相,范围也难界定。

   

    怪了!这馒头是空心的 像窝窝头

 

    郭先生母亲买的馒头乍一看没什么异样,但翻个个儿就发现底部有一个“大洞”,样子像窝窝头。重庆人平常叫的馒头,不该是实心足料的面食吗?“在超市,这馒头和其他一大堆熟食摆在一起卖,一元钱一个,价格不便宜还缺斤少两,可恶!”郭先生拿照片给网友鉴别。

   

    17日,记者来到卜蜂莲花超市龙湖店熟食区采访,买了几个相同的“馒头”,不料超市的购物却标示“天源豆沙包”,让人大跌眼镜。这“馒头”究竟为何物?

   

    经记者询问,店方回应称,超市熟食区贩卖的面食种类较多,馒头、豆包、窝窝头等商品的标牌放置的位置靠近,师傅上熟食时,可能不小心没将品种对号入座。而记者和郭先生买的,应是窝窝头。至于购物小票上为何出现“豆沙包”?店方表示由于多种面食单价均为一元,出票时仅有“豆沙包”一种标签,平时也混用,未作详细区分。

   

    难了!馒头没标准长相 咋讨说法

   

    郭先生还是一头雾水:窝窝头与馒头制作材料不同,吃起来没馒头松软。如果说他家买成了窝窝头,怎么口感又类似馒头?几番纠结,有人一语道破——这馒头似乎没有标准长相,很难理论。

   

     2008年初出台的馒头国家标准,就曾引来网友铺天盖地的评论。当年新春伊始,有媒体报道,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馒头形状定调——圆形或椭圆形,且没有褶皱、斑点,气味有小麦香,体积也有要求。规定一出,众多网友当笑谈相传。有人为“方馒头”争取生存空间,直指苏北地区,逢年过节都会蒸方馒头,叫“长发”,寓意长久发财,图个吉利,如果按照标准,长发便成了超标食品。最后,权威部门出面澄清相关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不做强制规定,事情才告一段落。看来馒头的模样,只能入乡随俗。

   

    网友“红豆”则说,馒头范围宽泛,尤其南北方各地对馒头的定义也不同,模样也有些区别,到了每个制作师傅,风格和口味也可能不一样。消费者只有看清楚自己想买的商品,以免感觉受骗。

 

    观点:馒头样子十里不同俗

   

    《辞海》解说,馒头是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来有馅,后北方人称无馅的是馒头,有馅的是包子,而吴语区(沪江浙)有馅无馅都统称馒头。

   

    不仅如此,仔细看各地的馒头,形状也有不同,有的多是圆形或椭圆,有的喜欢方形,还有的馒头上面裂成十字形,通常被叫做“开花馒头”。

   

    模样没定论,叫法也十里不同俗。自古以来,馒头曾用名“蛮头”、“蛮首”、“瞒头”、“曼头”等,方言里又有的叫“起面饼”、“笼饼”、“蒸饼”、“笼炊”、“炊饼”、“馍馍”、“包子”、“实心包”“巢馒头”。

   

    《晋书》“何曾传”记载晋时的大官僚何曾生活奢侈,每日伙食费用达万钱,食品里就有“蒸饼”,也就是现在的馒头。

   

    到了宋仁宗时期,由于“蒸”与仁宗赵祯的“祯”音近,为了避讳,又有人把“蒸饼”改称“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每日挑卖的炊饼,也就是馒头。由于人们逐渐掌握了馒头制作中酵母菌生化原理,宋时又有一些地方的人把发面馒头叫“起面饼”。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农村妇女把小苏打称“面起子”。

   

    此外,有文字记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某些地区称馒头为“馍馍”,并沿用至今。即便同为一省,叫法也不见得统一。如河北省易县等地把北方的馒头叫包子,博野等地则把枣泥、豆沙馅的包子叫馒头。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