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案例

案例分析:用户所购产品不适用“三包”规定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2/15 9:55:55 关注度:411173次

      某地质监部门接连收到多起用户投诉辖区D企业不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微型计算机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投诉件。质监办案人员召集D企业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投诉案件调解。D企业部门负责人称:“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定》第一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已明确该规定适用对象为消费者,而消费者是指个人消费,不涵盖用户对象。该规章不适宜用在于用户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处理”。因此,D企业认为若是发票抬头非个人名称,无论产品是用在何种用途,都不享受国家“三包”规定,即使是修理换上的配件也不承诺用全新的配件,销售给用户的机器可不付“三包”凭证。由于申诉双方对《规定》中的消费者定义及适用对象理解不一,投诉调解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的尴尬状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产品,接受服务,其权利受本法保护”。但该法对消费者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市场营销辞典》和《商业辞典》给出的消费者定义更细致:“消费者是产品或服务的终极使用者,但不一定是产品的买主”。如宠物食品的消费者是宠物,而非购买宠物食品的人。再如,建筑商购买建材盖楼,但他们不是消费者,而是这些建材的“临时使用者”。而购买这一终极产品的购房者才是消费者。美国《法律大全》对消费者的定义则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人”。而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在1978年5月10日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年会上,把消费者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再者,我国国家标准《消费者使用说明总则》规定:“消费者是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国家质检总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质量法》)中“消费者”的行政解释为:“将产品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公民。”

      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消费者的定义上看,消费者即消费主体是自然人或家庭,而不包含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国家制定的有关产品“三包”责任规定,涉及保护对象仅是消费者,而不包含用户对象。质监部门对用户投诉生产企业不履行国家制定的“三包”规定的案件,要不要受理呢?要以什么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调解处理呢?若是企业购买福利、劳保用品,分发给个人使用的商品引起的投诉,是属于用户投诉,还是消费者的投诉呢?用户直接向生产企业购买产品,且没签订购销合同而产生的产品售后”三包”问题纠纷,能否按《质量法》或产品“三包”规定进行调解呢?

      分析

      1.新修订的《质量法》第一条规定中,把原来的“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修改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新法把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删除。这已明确该法保护的对象是消费者而非用户。同样,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产品“三包”责任规定,也未把用户列入保护范围,若用户与销售者发生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纠纷,可建议当事人通过自行协商或向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申请调解解决,调解不成,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用户与生产者、销售者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没有强势与弱势之分,不存在保护与否问题。用户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出现纠纷的解决,应由《经济合同法》调整,而非《消法》或《质量法》调整。

      3.建议立法部门重新修定,明确及完善产品“三包”责任规定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用户的产品售后服务问题投诉不适宜采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三包”责任规定进行处理。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