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市人均“喝掉”28.27公斤酒。昨日,记者从市商委获悉,去年一年,我市酒类零售额达到了25亿元,销售更是创下了80.26万吨的纪录。然而在销售火爆的背后,却只有不足三成酒在流通时使用了“身份证”。
啤酒销量接近白酒的6倍
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啤酒、白酒产量突破了200万吨,“其中啤酒约180万吨,白酒20万吨左右。”
“全年批发销售额近20亿元,销售近65万吨。”市商委称,在批发总量中,白酒9.5万吨,啤酒55.5万吨。商委研究人士表示:“我市夏季气候比较炎热,啤酒销售一直好于白酒,去年的数据显示,啤酒的销量接近白酒的6倍。”
不足三成酒使用“身份证”
虽然早在2007年,我市就实行了酒类流通“身份证”——从酒类生产到销售的每一环节都要详细记录在随附单上,通过随附单,消费者可了解酒类商品从出厂到销售全过程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酒进入市场。
然而,据市商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酒在流通中使用了“酒类商品随附单”,这也致使假冒酒类在市场屡禁不止。去年,市商委查获涉嫌违规违法经营单位1840户,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单位62户,没收假冒酒5500多瓶(盒),货值金额200多万元,罚没收入近100万元。在某星级酒店就一次性查获假冒贵州茅台酒623瓶,处以罚金30多万元。对此,市商委现已责令未使用“酒类商品随附单”的企业和单位,限期备案登记和立即启用随附单。
多数商贩不知酒有“身份证”
对于酒产品的“身份证”一事,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及超市,仅个别连锁超市销售人员知道酒有“身份证”,多数个体商贩并不知晓此事。而在一些知道有“酒产品身份证”的超市,其营业员也无法拿出“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