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消费 > 重庆旅游

小长假335万人出行花18亿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2010/4/6 9:43:04 关注度:69956次

  南岸区鸡冠石观音山公墓附近,交巡警在指挥交通。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祭祀旅游已成清明“小长假”特殊的旅游方式。记者昨日从市假日办获悉,清明“小长假”3天,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35.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和33.58%。此外,从清明“小长假”开始,我市也迎来春季旅游旺季。 

  有专家表示,清明节“祭祀+旅游”这一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全年唯一而特殊的旅游形式已逐步成为清明“小长假”的主要过节和旅游休闲方式。 

  10天200余万人扫墓 

  昨日是清明节,主城上空阴天,前往各陵园扫墓人群络绎不绝,很多市民趁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祭奠已故亲人。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对此称,从3月27日起形成清明祭扫高峰至今,整整10天,主城区25个殡葬服务单位接待祭扫群众超过200万人,植树、鲜花、音乐、网络等文明、低碳、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已成为主流。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结束了清明祭扫的高峰期。该负责人介绍,仅昨天,主城区25家经营性公墓接待人数近55万人,疏导机动车辆近7万辆。“今年清明祭扫活动很平安、很文明、很有序。”该负责人说,虽然昨天是“正”清明节,但外出扫墓的市民并未像往年一般集中,从今年清明祭扫情况来看,清明小长假三天扫墓人群分散比较均匀,每天差不多都有50万左右市民外出扫墓祭亲。 

  他称,自驾车扫墓的人多了起来,这给交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比如南岸区四公里至黄桷垭、长生方向,歌乐山山洞至龙居山陵园路段,石桥铺殡仪馆前的石小路,在上午9点至12点高峰期阶段,交通几乎瘫痪。 

  该负责人介绍,随着清明小长假的结束,群众祭扫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今后几天仍将有群众前往殡葬服务单位祭扫,4月10日、11日还将迎来群众祭扫活动的小高峰,预计约有50万人出行扫墓。 

  10万辆自驾车昨返城 

  昨日,我市主城区迎来了清明节小长假扫墓和自驾游返城的最后高峰,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陵园集中城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交巡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今天为上班首日,早晚高峰时期,部分路段可能出现拥堵,希望驾驶人能提早避行易堵车路段。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内环快速路二郎路口看到,大量渝字头牌照的自驾车在进城方向排队等待下道,而交巡警高新区支队的民警也在下道口和内环快速路交巡警支队民警一起排堵。据交巡警总队相关人士称,昨日二郎、北环、杨公桥、四公里等几大主要返城道路集中了大批回城的自驾车辆,到下午高峰期结束,估计回城的自驾车在10万辆左右,经过高速路执法支队、内环交巡警以及主城各区交巡警的全力疏导,没有出现大的堵车情况。 

  三天花掉17.9亿 

  从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广大市民出行开始祭祀、扫墓、缅怀先烈,开展赏春、休闲和旅游,并在昨天达到高峰。据市假日办介绍,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清明“小长假”这一特殊节庆假日游客接待的最大亮点。整个“小长假”期间,到红岩联线所属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祭奠革命烈士、缅怀先烈和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三天共接待16.4万人次,同比增长21.5%。此外,开县刘伯承元帅纪念馆和故居,潼南杨闇公、杨尚昆故里和陵园,以及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三天接待约2.5万人次。 

  同时,作为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清明“小长假”还开启了市民春季旅游的旺季。据假日办统计,南岸南山、北碚缙云山和静观、九龙坡白市驿、巴南云篆山、江北铁山坪、沙坪坝歌乐山等乡村旅游集中地区主要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三天共接待约40万人次前来休闲旅游、踏青赏花。 

  家电销量增长3倍 

  清明作为家电市场的“小黄金周”,各大卖场也是铆足力气促销。昨日,记者从国美、苏宁、商社等卖场了解到,清明家电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重庆国美电器策划主管姚强表示,三天的假日国美各旗舰店客流量均比节前增长3~5倍,部分产品的销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其中,彩电、空调、洗衣机及3C数码产品最受市民欢迎。 

  火车站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昨日是清明放假的最后一天。据重庆火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从4月2日至5日期间,重庆两大火车站发送的旅客总人数超过了21万人次,每天的发送旅客都超过了6万人。为了方便旅客购票,铁路部门通过增开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每天增加了至少5000张车票,保证每位旅客顺利出行。 

  本组稿件记者 童江华 邱竹 敖祥菲 黎静 见习记者 薛哲 实习生 陈成 朱堂宗 熊平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