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工商联保健品行业商会致函省消委,希望省消委发布保健品消费警示,特别是发布关于会议营销的消费警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警示包括:1、中老年朋友不要参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等购买保健食品;2、不要相信虚假广告宣传,保健食品和药品是有本质区别的;3、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内外包装上都应有“蓝帽子”标记;4、索要销售发票。
省工商联保健品行业商会秘书长李沁波表示,新公布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首次增加了“禁止以举办健康讲座、会议等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会议营销”问题的存在并将采取措施。从立法程序看,《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不久有望出台。但时值今日,“会议营销”仍然活跃着,仍然有大量的消费者上当受骗。他们希望针对这些不规范行为,通过省消委向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
省消委投诉部主任李晓斌称,省消委欢迎保健品行业商会的建议,并将于近期针对保健食品消费发出相应的消费警示。
行业商会曝光会议营销“9大花招”
近日,四川省工商联保健品行业商会对整个保健品市场进行了数次深入的调查,发现行业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会议营销”问题尤其突出。昨日,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会议营销的种种花样及危害。
花招一:街头义诊
为路过群众免费测血压、血糖、血脂,伺机在群众抽验的血液内掺入某类化学物质,使检查结果呈现为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趁机销售相关产品。
花招二:免费体检
将老年人带到店内体检、免费体验保健器械。在检查的器械上做手脚,查出很多疾病来恐吓消费者,误导其购买这类器械。
花招三:免费试用
一些销售人员上门服务,免费赠送产品给老年人试用;过几日,销售人员再上门调查时,会带上他们事先调试好的仪器给消费者检查,其结果是:消费者的病症已减轻了很多,继续使用即可痊愈。
花招四:健康讲座
一些连基本健康知识都不具备的销售人员,把老年人召集到大茶楼、会议室、宾馆等会场,利用宣传健康知识等名义,冒充专家教授,误导老年人,再免费赠送保健品,并将其功效神化,以此达到销售目的。
花招五:感情推销
抓住老年人的空虚心理,伪装成孝子,获得老人的认同后推销产品,还说是“儿子”孝敬父母的。
花招六:夸大功效
很多销售人员甚至把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充当药品卖给消费者,将产品说得比药还好,包治百病。
花招七:先免后加
销售员先不收钱,第二次收30-50元,随后又退还给消费者;然后又收150-300元,第三天又退还给消费者,最后说还要送更好的产品给有诚意的消费者,而这次收到钱后,销售员便无影无踪了。
花招八:免费旅游
在会议营销中,工作人员宣称买产品送礼品(如买1000元的产品,就送高于1000元的礼品),或承诺买多少钱的产品可请购买者吃饭、抽奖,免费旅游等。
花招九:凌晨开会
为了躲避执法人员,销售员大都利用早上5、6点钟的时间来销售产品,这给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带来诸多不便。
市民反馈
会议营销害苦老年人 大家拥护立法禁止
昨日,不少市民通过拨打本报热线、发邮件等方式,举报自已或家人遭遇过的会议营销,揭露会议营销的危害,同时纷纷表达了对“禁止以讲座形式销售保健品”有望立法的拥护。
去年年底,家住蜀汉路的王婆婆,被人接去参加了一个健康讲座,对方免费检查了她的血液后,称她血脂高,说服她花3000多元钱买了一种产品。她服用3个月后根本没有效果。她在网上查了后发现,她买的产品比同类产品价格至少高一倍!王婆婆说,“会议营销”卖的产品普遍偏高,而且没有票据,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70多岁的于大爷提起会议营销,情绪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他有7个兄弟姐妹,几乎每个人都接到过“老年联谊”、“免费到农家乐去听健康讲座”等电话邀请。他和姐姐都中了会议营销的“招”。于大爷认为,对方为了让老年人掏腰包,可谓费尽心思、花样百出,“这会议营销很有欺骗性,如果真能立法禁止会议营销保健品,那可是为老年人做了件大好事!”
昨天上午,另一位市民也打来热线称,在市内一宾馆的会议厅里,正有一群人召集着上百名老年人,从事着类似的“会议营销”,这次的保健产品还是“软黄金”蜂胶胶囊!
“这些人就是看准了老年人的需求。”发现上当的张大爷气愤地离开了会场,他说,老年人最看重健康,这些被说成“可以提高抵抗力”的保健品,一经销售人员的热情推销,很多老年人就只有掏腰包。 记者 杜玉飞 梁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