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市场鱼龙混杂
在种种绿色消费品中,绿色食品无疑是发展最早、消费量最大、最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告诉记者,在各类绿色消费品中,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最快,且已深入人心,目前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到9000多家,产品总数上万个。在北京各大食品超市,稍稍留意,便能感受到满眼尽是绿色:大米、面粉、食用油、蔬菜、水果、蛋类……只要是经过完美包装的,基本上都被冠以绿色食品的头衔。消费者在购买时,判断食品是否绿色的依据主要是销售人员的介绍和看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有“绿色食品”字样。
记者在北京西四环欧尚超市采访时遇到了刚刚买了一袋绿色大米的消费者刘女士。她告诉记者:“大米、面粉、食用油,我都买绿色的,包装上有绿色标志,大超市卖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假吧。”
事实果真如此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对全国154家大型超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388家绿色食品企业的955个产品中,违规用标的占30.7%,产品占18.4%。而农业部在“三品”蔬菜(“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第一次例行监测中发现,在标称绿色食品的蔬菜中,假冒产品达66.2%。而近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泰国香米事件”也充分暴露了绿色大米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
关于绿色蔬菜,记者发现,市场上可谓品种繁多、包装各异,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而一些不法商家恰恰利用了绿色蔬菜难以辨别的特点,把普通蔬菜当成绿色蔬菜来卖,蒙骗消费者。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绿色蔬菜的检测手段还很复杂,消费者每次买菜都去检测中心检测又不现实,这就让绿色蔬菜和消费者都陷入矛盾的境地。
针对绿色食品市场“伪绿色”泛滥的现象,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时要做到五看:一看级标。我国将绿色食品定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A级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而AA级则禁止使用。A级和AA级同属绿色食品,除此之外均为冒牌货。二看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包装袋上印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三看标志上标准字体的颜色。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防伪标签底色也是绿色,标志编号以单数结尾;AA级使用的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防伪标签底色为蓝色,标志编号的结尾是双数。四看防伪标志。绿色食品都有防伪标志,在荧光下能显现该产品的标准文号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的签名。五看标签。除上述绿色食品标志外,绿色食品的标签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如食品名称、厂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检验绿色食品标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标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还可以进入绿色食品网查询标志的真伪。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如果发现已购买了假冒绿色食品,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了防止农产品认证造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伪造有机、绿色等食品认证的企业、个人,最高将被处罚款10万元。
绿色家电 多数未经认证
今年被认为是家电业的绿色环保年,在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以旧换新活动的推动下,家电业内正掀起一股节能环保浪潮,各种节能环保产品竞相面世。但在家电涉“绿”的进程中,概念炒作也再度兴起,仿佛一夜间,各种家电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记者在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了解到,虽然大部分产品都打出了绿色口号,但实际上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北京某家电卖场,记者看到一款促销空调,虽然价格不到1000元,却打着显眼的绿色招牌。记者询问该空调有什么绿色功能,销售人员说“采用了最新换气技术,能够让室内的空气循环,避免产生空调病。”如此解释让记者愕然——绿色的意义竟然只是换气?还是在同一家卖场,另一款空调新品也同样打着绿色招牌,1.5匹空调售价高达3000多元,销售人员对它的解释是采用了最新节能技术,能够节电40%。记者又不免惊讶——绿色的意义只是节能?还有一款绿色洗衣机,销售人员说该洗衣机采用了臭氧杀菌技术,能够彻底给衣服消毒杀菌,记者“恍然大悟”——绿色等于杀菌。
虽然各种环保健康技术的应用的确让家电产品功能有了更大的发展,但仅仅增加了某一种或几种功能,就能使产品真正变“绿”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家电技术很复杂,含金量高,是最新锐、最有潜力的产品,但一些商家却借助绿色声势进行概念炒作,使绿色名不副实。迄今为止,全国有1300家企业的2.2万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其中的家电产品只有20多种。也就是说,目前绝大多数自称绿色的家电都没有得到认证,很多产品甚至连绿色的边儿都不沾,这既扰乱了市场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专家还特别对某些因采用了杀菌技术便以绿色自居的产品提出了异议,如近来在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利用了臭氧杀菌技术的洗衣机,事实上,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会造成衣物退色、老化和破损,同时洗衣机的零部件在臭氧的氧化作用下也会加速老化,造成机器使用寿命缩短,洗衣机中释放出来的臭氧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利用臭氧来对衣物进行消毒并不绿色。再如空调,很多产品都因采用了杀菌和空气清新技术而自称绿色,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比如负离子空调,就是在空调上增加了一个负离子发生器,虽然有一定的杀菌和清新空气的作用,但没有新风供应的室内本来氧气就不足,所以空调中增加负离子发生器的实际效果并不大。而长期释放负离子还容易造成静电污染,若不注意也有可能造成电器损坏,可见这样的产品离绿色标准还差得很远。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尚杰指出,家电是耗能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消耗能源,这样就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要想成为绿色产品,节能必不可少,而且在淘汰后,产品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产品使用材料的环保程度也是衡量绿色与否的重要因素。
绿色住房 少之又少
据有关资料显示,购买住房是当前城镇居民消费中摆在首位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购买住房不仅讲求面积、朝向、地域、功能、个性,更追求绿色和健康,绿色住房必然成为未来住房消费的主流,因此有人断言,谁抓住了绿色和健康,谁就将赢得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促进绿色住房的发展,国家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督促地方政府建设绿色住房。也就是说,房屋建成后能够达到绿色标准,中央政府才会下拨补助资金,否则地方政府将不能得到资金支持。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竞相开打“绿色牌”,纷纷推出“生态小区”、“环保小区”等绿色概念新楼盘。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目前国家关于绿色住房的评价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住房多为宣传炒作,真正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
那么在国家相关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消费者究竟该怎样衡量自己所购买的住房是否绿色呢?对此,专家介绍说,绿色住房需要从选址、设计、建筑到施工、装饰等各个环节紧密把关,做好预测预控。
从选址来说,首先要避开构造带,特别是富铀区、伽玛高值区等新构造带,这是地下氡汇集和迁移通道的高氡区。在美国,建筑新房时,有关部门会对选址地的土壤进行氡的测定,以判断该地区氡含量的高低,从而提出选址意见。除此以外,还要远离噪声、其他空气污染源等。
从设计来说,要从空气流通、声光热温度适宜度、门窗的密封和隔音效果等来考虑房间层高、空间、功能的分配;从安全、稳定、结实、卫生的角度,设计厨卫设施的尺寸;以及选用具有防霉、防虫功能的厨卫设施等。
从建筑施工环节来说,不能采用含铀炭质页岩制造的砖瓦、富铀花岗岩制的石材、明矾页岩制作的混凝土,以及所有含铀物质作建筑材料。同时,要按照规定标准使用冬季施工防冻剂,防止氡和氨超过国家标准。
从装饰环节来说,装饰材料要选用生物毒性指标、重金属含量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符合国家控制标准要求的材料。最好是选用经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认证的产品。另外,在请家装公司时,一定要找正规公司,并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写入合同中,装修完工后,请检测部门进行检测验收。购买家具时也要注意有无异味,最好能验证其环保安全保证书。
从环保角度来说,供热、制冷及炊烧等,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排水深度净化,达到可循环利用标准。另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户外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裸露地面。
绿色建材 大打擦边球
随着消费者对装潢造成的居室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绿色建材成为消费者在装修房子时的首选材料。绿色也成为了近年家装建材市场最时髦的一个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家装建材行业纷纷“染绿”,各种绿色建材层出不穷。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绿色建材都是建材商“自己动手”的结果,绿色建材市场陷阱密布。
专家介绍说,绿色装修主要是指装饰材料及相应装修必用的产品要达到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的要求,这些材料大多是指不含甲醛、甲苯、重金属的漆类产品,不含甲醛的板材,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石材、陶瓷制品以及蒸汽浴房必备的雅克力板等。但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消费者要想在装修中使所有材料都达到绿色环保标准,有点儿困难。
但市场上为什么有众多的“绿色”材料?而且多数商家还能出具“检测报告”证明其“真实性”?对此,专家指出,不少商家拿出的所谓“检测报告”,多是“送检测试报告”或“委托检测报告”,而不是“国家抽检报告”。
据记者了解,目前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进行有害物质检测认证的只有29家检测机构,只有他们出具的检测报告才是有效的。然而,国家关于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发布后,许多单位“搭车上路”认证发牌。此外,以目前风靡的抗菌建材为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市场上虚假、夸大宣传现象严重,大多宣称具有抗菌功能的产品并不可信,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提高警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副主任郑苏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产品在宣传时为了避免被查处,采用单方面宣传抗菌功能,而不是宣传抗菌产品的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偷换概念,想打擦边球。郑苏江对记者解释说,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抗菌剂,通过浸泡、涂刷等各种方式把这些抗菌剂添加到一定材料中,就制成了抗菌材料,使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产品假如符合该类产品抗菌标准,才能称之为抗菌产品。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王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一些负离子、银离子、纳米等所谓高科技抗菌概念给予了澄清。王静告诉记者,人工制造的负离子释放到空气中,能与尘埃表面的正离子相结合,迫使尘埃沉降,减少空气中尘埃的数量,使空气变得清新,但目前还没有科学数据表明负离子能直接杀菌。纳米能抗菌更是无稽之谈,纳米甚至都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种长度单位,何谈杀菌?
王静说,不同抗菌剂杀、抑的细菌种类、时间及使用寿命和杀灭不同细菌的能力都不相同,商家如果宣称自己的产品什么都能杀,那肯定是夸大其词,消费者就应该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