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证券 >

个人信息要注意保护

来源:重庆消费网 2025/2/28 10:37:10 关注度:3596次
  一、前言


  保险合同中会显示客户信息,包括个人名字、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保单号等客户个人信息,如果不慎泄露就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


  二、案例介绍


  近日,张先生购买了一份保单,在网上分享购买经验时,将包含完整个人信息的保单合同“晒”了出来。过了几天张先生的手机收到了自称是某保险公司的短信:“因监管规定,需要您点击链接更新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避免影响后续年金的领取。”张先生点开链接后,发现相关页面和地址有点不妥,于是致电保险公司核实情况。保险公司客服告知:“公司近期未发送短信给客户要求更新个人信息,请您注意相关风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张先生事后回想,幸好自己向保险公司核实了情况,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三、案例分析


  张先生的个人信息因大意而在网上泄露,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短信方式诱导其点击不明链接,幸而张先生向保险公司核实了情况,识别了诈骗手段,才避免了被骗风险。


  四、案例启示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后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材料轻易向他人泄露,同时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在不明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保险公司短信发送一般由公司全国服务热线发送,并且保险公司设立多种查询通道,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客服热线、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机构的客服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


  五、风险提示


  面对陌生短信或者电话,首先要保持警惕,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到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核实,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防止自身权益受损。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