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万亿元,其中重庆主城都市区1.8万亿元、成都市1.67万亿元,双核联动联建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作为“双圈”极核,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引擎。
今年以来,成渝双核联动联建突出五大重点领域,加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而行、同向发力。
交通能级迈上新台阶
11月2日,从成都东站乘坐G8609次动车到重庆沙坪坝的重庆女孩侯雨岚,成为成都车站今年发送的第1亿名旅客。今年前10月,成都向重庆发送铁路旅客646.2万人次,日均超过2万人次。“没想到我是第1亿名乘客。”侯雨岚告诉记者,她来自重庆,经常到成都出差。
数据显示,当前成渝间日均开行高铁动车对数超100对,日均客流量18.9万人次,同比增长3.3%。
此外,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双核间已形成成渝、成遂渝、成安渝、成资渝共4条高速直联大通道,规划4条干线铁路已建成成渝、成遂渝2条,成渝两地公交、轨道“一卡通”“一码通”全面推广。
成渝“人畅其行”的同时,“货畅其流”也持续提速。
比如,两地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线路达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已开行超2万列;
协同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两地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1—9月,成渝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
持续共建跨境公路运输联盟和内陆无水港,累计开行跨境公路运输班车超14316车次、运货值约301.36亿元,试开行成渝“五定”公水联运货运班车1627余趟、货值超4.5亿元。
产业共建取得新进展
11月25日,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发布10月重庆车市数据,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2.08万辆,同比增长37.7%。这是成渝汽车产业集群强势增长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当前,成渝正加快“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氢能源商用重型卡车贯通成渝氢走廊,共同争取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联合申报国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获批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除了共建汽车产业集群,成渝还共同瞄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发力,加快培育汽车电子、5G产业、AI电脑等新增长点,围绕高端芯片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共同争取国家集成电路生产力布局,联合创建全国首个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
成渝还拓展共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新赛道。今年以来,成渝共同签订《协同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成都四方、成都长客等车辆主机厂与重庆中铝特材公司、重庆长客公司形成产业链配套合作,合作金额超3亿元。
此外,成渝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效显著,成渝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规模超6500亿元,推广跨区域使用创新券,累计发放创新券4229万元,兑付超1000万元。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上个月,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发布了近两年取得的8项科技成果,其中马铃薯病毒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成渝围绕共建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
成渝还携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3年以来,两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52家,增幅达到22%。
成渝共同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推动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卡相关服务内容对等互认,共同建设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
金融要素互通成效显著
今年3月,成都银行与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国家落地金融政策共享力度,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加速推进成渝金融市场一体化,成渝正着力打通金融要素的互通互享。
比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已落地子基金共计6支,总规模近100亿元,子基金对外投资项目已达30余个。
又如,截至10月末,两地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与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加强合作,累计完成融资业务501笔,金额20.85亿元。
此外,成渝还着力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大幅扩容,累计支持18家银行、479家企业结算突破475.5亿美元,落地全国首个跨地区外债便利化试点,两地企业登记金额超244亿美元,推动成渝两地法人银行首次合作开展承销业务。
公共服务协同持续增强
“感谢成渝两地社保局的通力协作,让我爸能够如此便捷地享受到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政策……”日前,工伤职工兰云福的儿子在朋友圈中感慨道。
兰云福的便利就医体验背后,是成渝实现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24年1—10月,成渝两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261.26万人次,医疗费总额11.97亿元。
当前,成渝两地公共服务协同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已实施269项“成渝通办”事项和32项便捷生活行动。比如,成渝加快推广社保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累计服务3.8万人次,在两地174家图书馆实现社保卡通借通还功能,累计服务18万余人。
又如,两地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便利化,在全国实现首个城镇职工医保缴费年限跨省互认,推动两地328家医疗机构、4.9万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互认项目从112项扩增至161项,开通异地联网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近4.9万家。
同时,成渝住房公积金实现提取互认,超4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参与试点,缴存超13.5亿元。此外,成渝还持续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旅游列车”,累计开行班次超500次、互送旅客超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