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弹子石长嘉汇,市民和外地游客正一边欣赏两江夜景,一边品尝重庆美食。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众多游客在渝中区十八梯观光游玩,品尝美食。首席记者 龙帆 实习生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夜间经济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重庆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今年9月,抖音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城市夜间经济繁荣度指数显示,重庆夜间经济繁荣度位列第一梯队。
12月初,渝中区山城巷、江北区大九街、九龙坡区巴国城、渝北区紫薇路商业街、万州区天生城文旅街区等5个夜市,被评选为重庆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商圈(步行街)。
不过,随着夜间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诸如业态融合度不高、市集街区分散、同质化竞争等固有难题,也亟待破解。
这些难题的解决,有哪些借鉴或启示?一起来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提高文旅比重
增加互动新场景
12月2日晚9点左右,紫薇路灯火通明,东南亚风情酒吧、精酿啤酒馆、墨西哥餐厅、烘焙饮品店、精致中古店,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打卡。
来自西安的游客柯安和朋友沿着紫薇路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要么是餐厅,要么是酒吧,要么是商店,却找不到一个有互动节目的场所。“重庆的夜经济全国闻名,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旅类互动节目,实属不应该。”他说。
重庆其他夜市,有丰富的互动节目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多个夜市和夜间经济街区,包括此次评选出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商圈(步行街),均没有发现文旅类互动节目的身影。
在夜间经济繁荣度同样位列第一梯队的西安,文旅类互动节目常常“火爆出圈”。例如,201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总播放量高达17亿次;2021年的“李白对诗”,以及2023年的“盛唐密盒”,每一个互动节目,都堪称文旅“顶流”。
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认为,夜间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增加新店、新业态,要有创新思维,推动夜经济与文旅、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夜经济的文旅比重,增加消费互动体验新场景,形成具有重庆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经济模式,满足市民和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通过主题线路
把产品串联起来
夜幕降临,洪崖洞灯光璀璨。来自上海的游客白金鑫被美景所吸引,拿出相机不停地“咔咔咔”。欣赏完洪崖洞夜景,他坐上出租车,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渝北龙头寺公园的地下火锅城品尝美食。吃完饭,白金鑫又打车赶到位于观音桥的九街,逛酒吧和夜店。
像白金鑫这样,一个晚上辗转于重庆中心城区各个市集街区的游客,不在少数。如何将这些夜间经济消费目的地更好地串联起来,让游客的体验更好?
这次入选的渝中区山城巷,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今年9月,渝中区以山城步道为载体,融合当下最流行的City Walk(城市漫步),将特色夜间经济消费场所串联起来。
在这条“城市漫步”道上,游客可以沿着打卡路线,从洪崖洞、戴家巷到解放碑,再从十八梯到山城巷……每一个地方,都是夜间消费核心区域。游客可一站式消费“夜演”“夜读”“夜娱”“夜食”“夜购”“夜宿”“夜秀”等多种业态。
廖成林建议,重庆夜间经济要突破简单的产品模式,创新构建场景内容,推动夜间经济向场景化、内容化、IP化方向发展。如,推出特色夜游主题线路、系列夜间特色活动,将文创、旅游、演艺、美食、音乐节等夜间经济产品串联起来。
打造自身特色
突出差异化经营
12月5日,来自成都的夜间经济从业者唐启洪,慕名来重庆逛夜市。他去了民心佳园夜市、鎏嘉码头小熊集市、南岸区弹子石蓝光夜市等夜市,发现这些夜市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都大同小异。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重庆80多条夜市街区中,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雷同,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鲜有夜市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如何才能做出特色?此次入选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给出了启示。
如,江北区大九街,重点持续丰富时尚餐饮、主题酒吧、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业态,构建全天候、游憩式、慢生活的复合型特色街区。近在咫尺的紫薇路,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这里的酒吧、餐饮、商店走的是精品路线,提供了一种静谧的消费氛围。
又如,万州区天生城文旅街区在烤鱼上大做文章,规划烤鱼街,将烤鱼文化融入景观,打造出万州第一家带游览观光性质的烤鱼博览馆,形成“餐饮娱乐+民俗人文+夜游休闲”的复合业态,一举成为渝东北夜间消费新地标。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夜经济要探索出消费者的夜间消费“兴趣点”,通过丰富新业态、新场景提档升级,形成差异化创新经营模式,才能避免同质化发展。
此外,市商务委在征求《重庆市夜间经济集聚区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中也明确,夜间经济街区、夜市、市集要提档升级,打造各自特色鲜明、模式创新的夜间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