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当心哟 信用卡诈骗越来越多了

来源:重庆晚报 2009/4/27 9:05:45 关注度:274265次

     昨日,市检察院向媒体通报,2008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审查起诉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45件50人,与往年同比均大幅增加。

  手段一:捡卡临时起意

  检察院的分析结果表明,此类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主城区——主城九区约占80%,仅渝中区检察院就办理了16件。

  犯罪嫌疑人临时起意实施犯罪较多。如:嫌疑人陈某在梁平县梁山镇某银行一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取款机内有他人取款后遗留的银行卡,便连续多次操作取款程序,取走卡内现金1.6万元。

  防范对策: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并规范使用银行卡,正确操作提款机。刷卡消费时,要确认收卡方刷的是银联POS机,并防止还回的信用卡被调包;操作取款机时应注意磁卡入口是否正常,有无不明设备粘贴在取款机周围,防止他人在旁偷窥密码;遇到取款机无故吞卡、不明故障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银行或报警后在原地等候处理。

  手段二:冒用他人身份

  据了解,该类犯罪的主要手段是冒用他人遗失或代为保管的信用卡、假冒他人身份资料申领信用卡使用。据统计,仅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辖区查办的25件信用卡诈骗案,就有23件是采取冒用手段实施诈骗。如:嫌疑人周某使用客户身份证复印件等信息资料,私刻某铝业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分别向三家银行以该客户名义申办了三张信用卡,透支消费共计1.3万余元。

  防范对策:防止相关信息外泄,且不要随意透露信用卡卡号、密码、CVC(即信用卡验证码,以斜体方式印在信用卡背面的附加码)、信用卡有效期限、持卡人身份证号码及通联方式等重要信息,能很大程度保证信用卡的用卡安全。

  手段三:通过网银转账

  随着网上交易的日益盛行,部分犯罪分子把信用卡诈骗延伸到网络。如:嫌疑人庞某冒充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以可为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透支额度为诱饵,获取多人的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并凭借上述信息登录银行网银系统,修改了被骗客户的信息及密码,而后以转账的方式,将5万余元转到自己的账上。

  防范对策:在确保身份信息不外泄的同时,安全使用网上银行。使用网上银行前应安装必要的杀毒、防木马软件和网银安全控件,不要随意接收陌生人发送的文件,确认登录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务必正确规范使用支付宝、银联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手段四:有组织的诈骗

  办案中检察官发现,很多该类犯罪都是嫌疑人及其同伙事先预谋、明确分工协作后实施的。如:嫌疑人向某事前先通过通讯公司的服务漏洞获取被害人身份信息,再利用电话银行系统查到被害人在某商业银行设有账户,随后以向被害人账户存款忘记账号为由,从该商业银行骗取了被害人银行账号,再利用电话银行破译了被害人的信用卡密码。同伙利用获取的信息,伪造被害人身份证件、开通网上银行,两人合伙将账户内的存款全部转出。

  防范对策:办事须提供相关身份、工作证明复印件的,可在显著位置注明使用用途,以防资料被他用。

  另外,信用卡密码应设置复杂一点,必要时可经常更换;刷卡或取现收据不要随意丢弃;设定信用卡支付、取现限额,开通账户异动短信提醒;登录网银时最好使用银行提供的口令卡、USBkey等安全设备;遇到不明短信等有关信用卡使用问题,应及时前往银行或拨打正规银行客服电话核实。

  记者 王非非 实习生 鲜璐  通讯员 周敏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