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调查

山区经济发展调查:魔芋显“魔力”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09/4/22 9:33:20 关注度:268640次
      本报首席记者 罗成友 

   实习生 薛晓霞 

  “种魔芋了哟!”今年在种植魔芋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镇四合村的1000多位农民,玩起狮子和龙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种植启动仪式:祈求今年的魔芋丰收。 

  这是彭水农民近20年来,第一次自发地为一项种植品种下地举行这样的仪式。 

  一个龙头企业的进入发现魔芋的价值 

  在彭水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生长着一种不用精心管理的魔芋。 

  这种不为农民重视的,被用来作为餐桌上一道小菜的魔芋,其价值却因一家龙头企业的进入被迅速发掘。 

  2007年10月,彭水引进重庆天娇农业开发公司,对山区的特色农业资源进行开发。该公司老总周麟,花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把全县39个乡镇都跑完,提取了1000多份土壤样本,送到西南大学,请专家进行化验后,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是最适宜种植魔芋的地方。种出的魔芋,品质也将是最好的。 

  “在找到了适宜种植的地区后,我们又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国际市场对魔芋及其精深加工出来的产品需求很大。”周麟说。 

  魔芋头可加工成魔芋片,然后加工成魔芋精粉,再从精粉里提出精品———葡甘露聚糖。目前,从精粉里提出的魔芋精品,在国际市场上每吨可卖7万—9万元。据调查,目前国际市场上年需精品4万—5万吨,而全球的生产量仅有1.5万吨左右。 

  彭水种植魔芋的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让天娇公司看到了发展魔芋产业的商机。于是,向彭水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彭水建15万亩魔芋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从生产芋片到精粉、再到精品的生产线。 

  保障机制的植入引发魔芋的“魔力” 

  15万亩的魔芋生产基地建设,植入了一项保障机制———由公司提前与农民签订好收购合同,由公司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并预先定好收购价,让农民种植的收入有保障。 

  2008年,公司与农民订的收购价是每公斤2.2元,公司为种植魔芋的13个乡镇及其种植的村,都配备了一名专职的技术人员,提供由西南大学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公司修建基地后,魔芋由房前屋后转移到玉米地进行套种,既没有占用山区种粮的地,又增加了一季魔芋的收入。 

  2008年,彭水县农民在玉米地里套种了1.7万亩魔芋,平均亩产在1500公斤以上,平均亩收入3300元左右,除去600元左右的种子、肥料等成本,每亩的纯收入在2700元左右。 

  每年种植前提前定收购价,保证全部收购,并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种子等保障机制,让山区农民放心大胆地种植。 

  这种机制,引发出了魔芋的“魔力”。 

  棣棠乡四合村的赵开全,去年种植了20亩魔芋,纯收入有5万多元。今年,他把外出务工农民的地租过来,种植了60亩。为了在收获时能让车子直接进入地里运输,他还自己出钱,修了一条200米长的公路。 

  四合村去年共种植了720亩,今年农民们自发地增加到了2500亩。周麟说,今年,彭水农民种下地的魔芋,已经超过了5万亩。“2012年前,我们将在彭水建起15万亩种植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魔芋生产基地。“ 

  在彭水县城旁边的一条山沟里,由天娇公司修建的魔芋加工厂已经开始生产。记者在厂里看到,从魔芋片到精粉,再到从精粉中提取的精品葡甘露聚糖,都已生产出来。 

  “通过这样的加工后,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魔芋头,可以增值一倍以上。” 加工出来的精品,都出口到了韩国和日本。 

  周麟算了一笔账:当魔芋基地发展到15万亩后,农民每年的收入将近5亿元,通过加工增值后,这项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0亿元。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