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福州市消委会提醒:规避儿童盲盒陷阱 警惕上瘾过度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2022/9/1 12:20:31 关注度:19013次
       近期,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中小学校周边的商店出现了文具盲盒、卡牌盲盒、玩偶盲盒等各式各样的盲盒产品。面对形形色色、“套路满满”的儿童盲盒,要想守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远离盲盒消费陷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8月31日,福建省福州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规避儿童盲盒陷阱,警惕上瘾过度。
  由于盲盒包装的特殊性,只有购买后打开才能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极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购买欲望。与此同时,少年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商家“隐藏款”“稀缺版”等营销手段以及攀比、炫耀、侥幸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对盲盒产品沉迷上瘾,甚至陷入冲动购买、过度消费而不能自拔的境地。
  福州市消委会指出,以当前在中小学生中风靡的奥特曼卡牌盲盒为例,收集卡片原本是儿童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游戏,但在现实中却套路满满。先是卡牌厂家利用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以及儿童社交特点,通过设置星级分类、划分卡牌等级等形式不断细分产品系列并制作成相应卡包,其中在卡包内设定一些特殊的卡片,刻意营造卡片数量越少、等级越高就越稀有的错觉,而且在稀有卡片下又有不同的分类,不断放大稀有卡片的叠加效应。到了销售环节,商家则采用类似于抽“盲盒”的方式,吸引儿童通过购买卡包来获得抽取所谓稀有卡牌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在售卖一种“不确定性”,带有一定的博彩属性,甚至有的商家以“越贵的卡包抽到好卡的概率越大”、稀有卡牌可获得高额回报等噱头,诱导儿童不停购买卡包以及大额消费,并且商家还在持续不断地推出新卡、稀有卡片,使得儿童容易购买成瘾以及产生攀比心理,陷入“买卡—抽卡—集卡—买卡”的套路中,有时为了集齐所谓的全套卡片而过度消费,甚至滋生“以小博大”的赌博心态,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外,相当部分儿童在拆卡后只会留下等级高的卡牌或稀有卡牌,而将包装中的其他卡牌直接丢弃,这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此,福州市消委会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正确认识盲盒本质。同学们要在家长或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正确认识盲盒产品的不确定性本质以及其背后的博彩属性,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不被一些所谓的“全套”“唯一”等噱头所诱导,同时盲盒中开出的商品大多质量较差,售价也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因此学生要结合自身消费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不应过分沉迷于其中,也切勿跟风攀比,冲动消费。
  家长要重视盲盒产品可能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带来的影响及危害,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购买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并配合学校及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摒弃投机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断拓宽社交渠道和形式,同时要实时关注孩子的日常消费支出,对于大额消费应向孩子问清去向及用途,切勿对其过于溺爱而放任不管,对非必要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应予以及时制止。
  不要购买“三无”盲盒产品。学生及家长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仔细查看盲盒上的生产商或经销商名称、地址等标签标识是否齐全,不要购买“三无”盲盒产品,同时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福州市消委会同时提醒相关商家,在销售盲盒产品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通过产品标签等形式充分告知消费者商品的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警示等基本信息,并以显著方式公示盲盒内的商品种类、抽取规则、商品分布、投放数量、各类商品(含隐藏款等)抽中概率等关键信息,不得通过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切实履行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