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新闻 > 市场监管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来源:重庆日报 2021/12/26 23:51:51 关注度:12957次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工作,确保全市人民度过欢乐喜庆、安康祥和的节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严从紧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我市防控工作方案,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面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要缩小人员规模、落实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全面落实社区排查,分级分类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等的健康管理,强化旅途、餐饮、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学校工厂、养老福利机构等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疫情防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和空港口岸分流措施,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和其它进口非冷链货品检测消毒。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严格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强化医疗救治服务。做好应急应对准备,确保防控人员、物资和设施设备等储备充足。引导群众增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督导机制,强化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精心做好市“两会”和区县党代会、“两会”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安全顺利。
  二、真心真情关爱帮扶困难群众。坚决兜牢民生底线,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保待遇,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深入开展“冬季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和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加强对低保、特困、重病重残、流浪乞讨、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帮扶,有条件的区县可提前发放“两节”期间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走访慰问,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服务。加强对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培训项目。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确保查实的欠薪问题春节前全部办结,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切实抓好市场保供稳价。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压实相关企业电力电煤保供主体责任,抓好电力运行调度,有效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保证成品油、天然气供应稳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切实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产销对接,适当增加商品种类,丰富节日消费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狠抓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好节日重点消费品、防疫用品等质量和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产品质量和价格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四、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文艺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六进”文艺宣传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贴群众需求广泛开展送理论、送健康、送温暖、送欢乐、送平安、送新风等“六送”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市级有关部门同区县联合联动执法,维护文化和旅游节日市场秩序。
  五、全力保障群众平安有序出行。加强疫情和客流形势研判,按照引导错峰出行、降低旅途风险、加强人员防护的原则,组织做好春运工作。严格落实客运场站和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信息登记、设置隔离区等措施,对客运一线服务人员开展日常健康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规范设置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专用通道,严格查验来渝返渝旅客体温和健康码、行程卡。精准调度运力,加大重要时段、热点路线、重点区域运力供给,科学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站点、专用检查车道,优化运输方式衔接,保障旅客便捷接驳换乘,减少车辆拥堵、人员聚集。落实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智能化条件下的出行。针对极端天气做好应急准备,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坚决停车、停航、停运,及时开展旅客疏导、疏散。强化运输安全监管,严查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六、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加强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监管,严格大型活动审批,排查消除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古镇古寨、文博建筑和仓储物流等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扎实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整治。加强对已关停的煤矿及周边巡逻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置安全漏洞和偷采盗采行为,加强油气存储运输等危险源巡查。强化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游客流量管控方案,开展缆车、索道、玻璃栈道及游乐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停止运营和使用。密切关注雨雪冰冻、大风大雾等灾害天气,加强森林火险监测,对受影响地区及时发布预警。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应急处置,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围绕房地产、教育、金融、债务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民生类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切实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把握岁末年初社会治安规律特点,结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打击整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持续推进重点地区和治安乱点挂牌整治,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加强社会面巡防巡控,强化公交轻轨高铁、车站机场码头、校园医院、商圈广场、网红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控,强化对寄递物流、小旅馆、加油站、二手车市场等重点行业场所和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的安全管理,快速响应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八、积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转作风树新风,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格家教家风。持续深化“‘光盘行动’我带头、我做到、我争先、我践行”活动,组织开展“倡节俭、扬新风、贺新春”活动,引导市民养成勤俭文明习惯,自觉反对餐饮浪费、铺张奢侈。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全民动手共同缔造山城美丽家园”市容环境整治。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加大对无事办酒、大操大办、不文明祭扫等不良习俗集中整治力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同志,做好对因公去世基层干部家属走访慰问、照顾救助和长期帮扶工作,做好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工作,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九、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市委实施意见精神,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严查快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公款旅游、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注意纠治快递送礼、收送电子红包、“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行为,公开通报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聚焦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民生保障、政务服务等领域,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时督促整改以总结部署工作等名义随意向基层派任务要材料报表、扎堆调研考核、层层套开同一内容视频会议、“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严格执行“十严禁”换届纪律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警示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严防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换届工作清明清朗。
  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等制度。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建立“两节”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主要领导带头值班值守。应急值守任务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要健全应急值守联动机制。提前做好应急保障准备,完善应急预案,遇有突发敏感事件或者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请示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置。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安排好节日期间值班值勤并保证服务质量。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狠抓督促落实,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