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5/10/28 10:06:15 关注度:1478638次

       “互联网+”以及由其带来的互联网创新正在迅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而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经营者也能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获得更大的收益。但在“互联网+”的业态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的被经营者所掌握,由此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为了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数据运用的观点、看法,以及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重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并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由中国消费网(http://www.ccn.com.cn)和安全联盟(http://www.anquan.org/)通过网络采集的方式完成。
  ●近三成受访者不知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本次调查发现,对于是否了解“大数据”的概念这个问题,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还有68%的受访者表示略有所知,更有24%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见图1)。
  图1:受访者是否了解“大数据”的概念?

  ●受访者心忧个人数据泄露
  虽然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而言,“大数据”这一概念依然比较陌生,但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得回答,认为“不是”和“说不清”的受访者各占12%(见图2)。
  图2: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

  而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调查中,52%的受访者认为“有”,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40%,还有8%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3)。
  图3:在过去一年中,受访者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

  ●仅4成消费者知道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隐患
  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
  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这个隐患,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4)。
  图4:受访者是否知道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

  调查还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6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还有20%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5)。
  图5:受访者是否愿意使用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智能穿戴设备?

  ●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
  个人信息范围十分广泛,在本轮调查中,将个人信息封为六大类,分别为个人身份类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个人消费类信息,包括网购记录、线下购物记录、网络浏览记录等;个人通讯类信息,包括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短信、QQ、微信等聊天记录;个人财务类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个人财务状况、网络账号和密码等;个人背景类信息,包括病历、体检记录、学历、工作经历等;个人社会关系类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婚姻情况等。
  关于“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的调查中, 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排在第三的则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见图6)。
  图6:受访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

  而对于“在大数据时代,你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这一问题,消费者的投票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个人财务信息有10%,排第四;个人社会关系信息第五,约8%;泄露情况最少的是个人背景信息,约3%(见图7)。
  图7:受访者认为,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是哪些?

  ●消费者认为网站和个人终端APP泄露信息最多
  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占13%;第三是汽车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第四是类似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的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房中介公司,达到11%;第五是快递公司,占9%;第六是银行保险业,有8%;第七是医疗、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业,约5%;认为其他行业的有3%,最少的是包括机票代理、火车票代理在内的航空公司和行政机关,各约1%(见图8)。
  图8:消费者认为哪个途径泄露个人信息最多?

  ●消费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保护个人信息
  在对于“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措施是“对盗窃、倒卖以及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个人进行严厉打击”,达到21%;其次是“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为19%;第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18%;第四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许可”和“畅通举报渠道”,都为15%;最后是“个人信息须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约13%(见图9)。
  图9:受访者认为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

  而对于“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你有何建议”的调查中,呼声最高的是“加大惩罚力度,进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20%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要规定个人信息使用者和收益者对个人信息来源进行合法性审查”,有19%;第三是“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约17%;第四是“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和“对于重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可提起公益诉讼”,都有16%;最后是“对可识别个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必须技术处理”,约13%(见图10)。
  图10: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受访者有何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30家消费维权单位共同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用更严格的执法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三、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相机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四、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经营者对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使用的行为,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及时主动地大胆维权,用更积极的自我防范筑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坚强屏障。

  希望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的机制建设,让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不再处于裸奔状态,让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健康可靠的发展。

(本网责编:陈宏)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