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退潮之后,谁是真正的裸泳者?
●“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董梦阳语出惊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从投机转向投资。”身为能拿下吴冠中版画代理权的艺术推广人,李大钧对艺术品市场有客观、清醒的认识。著名艺术家、策展人梁长胜曝出了惊人的事实:“我们去学校调查,一所高校有6000名学生在学美术,景德镇的陶瓷学院有1.5万名学生,其中有7000多名学生在学陶瓷,这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金融海啸尚未退去,2009年春拍即将到来,艺术资本将面临怎样的洗牌?3月19日,艺术市场操盘人、艺术推广人、艺术家、艺术学者和咨询机构代表汇聚歌华大厦,共同探讨金融危机下中国艺术资本的走向和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问题。
2009年是画廊元年
2002年,董梦阳终于辞去工作,自己组建了公司,开始着手准备2004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那是他从美院毕业后的第十个年头,35岁的董梦阳想象不到4年后的2006年,他举办了一场名叫“艺术北京”的画廊博览会,交易量突破2亿元人民币;他也无法预见7年后的2009年,“是画廊元年,一个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董梦阳——这个业内称之为王牌博览会总监的男人,尽管他举办的博览会价值高达2亿元,但他却说他最想做的只是全球最成功的独立策划人,把亚洲艺术推向国际。“我觉得以前有些人真的把画廊当饭馆开了,一开张就要求挣钱。”“为什么说2009年是画廊元年?我觉得之前说哪家画廊是大牌都为时尚早,今天我们看未来5年哪家画廊能够脱颖而出。并且在洗牌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每家画廊的气质,画廊应该怎么盈利?怎么推广艺术家?”
“金融危机更多冲击的是高端的市场。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市场面变大了,不断有人进入。说明人的物质获得满足之后,紧接着一定是精神消费。现在买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精神产品会让人上瘾,不断产生这种需求。现在收藏家确实难找,但是方向是对的就行了。”
王昱东说:“这种转机年年都有,每年都有人说‘今年是我们最好的一年’,也都有人说‘今年是我们最紧张的一年’,这种话总听得到。但是我觉得,中国人做产业确实比较喜欢一哄而上。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是不是一次洗牌的好时机呢?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威胁下,真正好的画廊要在学术上站得住,要是站不住就要倒闭。实际上真正优秀的画廊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品位和很鲜明的个性,比如说百雅轩。”
如果一个画廊能够比较好地做学术的话,它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也不会有特别大的经济压力。画廊是干什么的?画廊应该去发现优秀的艺术家,然后把他们推向社会。卖画不应该成为画廊最主要的工作。“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些原来支持艺术并对艺术抱有很大期望的资金,都纷纷往外撤的话,又没有产业资金去支持其发展,反而会使一些优秀的画廊生存不下去。我不太赞成金融危机是一次好的洗牌机会的说法,优秀的画廊都能活下来?那不一定,可能优秀的画廊也倒闭了很多。”王昱东认为金融海啸过后,难免伤及“无辜”。
投机型资本向投资型资本转变
从为吴冠中出书互相接触开始,到2004年至2008年,百雅轩策划的一系列吴冠中作品展大获成功;从吴冠中当初的态度冷淡,到李大钧与吴老结成忘年交。李大钧不只是在做书画的复制生意,他也在办展览、搞出版、办沙龙,他更在推动一种艺术消费观念和一个产业模式的兴起。所以,关于艺术资本,李大钧这位艺术推广人有着独特的理解:“什么叫艺术资本?首先应该明确概念。通过艺术和资本的嫁接,例如买艺术的资本、投向艺术的资本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只不过在有些时候它与艺术发生了关系,这些究竟能不能算是艺术资本?我觉得有待商榷。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里,我没有看到有多少真正的艺术资本。浙江的商人、山西的矿主……他们只能算有资本,并且与艺术之间发生了零散的、冲动的购买行为,根本不能算艺术资本。”
毛修炳说:“资本分投机型资本和产业型资本两种。金融危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金融危机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让很多泡沫性的领域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海水退潮之后,谁是真正的裸泳者?一看就看出来了。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当代艺术作品降幅较大,遭受了比较大的打击。”
董梦阳说:“当初真正有钱的人并没有进入艺术市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在别的领域很成功。一看你们这些艺术市场的人不按规律办事,他们就很反感。”
“中国的艺术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艺术资本集聚的过程。中国现在有艺术,但是没有大量的、典型的艺术资本存在。”李大钧对艺术资本出现的新变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变化主要有五点:1、从小众收藏到大众收藏。过去收藏是小部分人参与的活动,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收藏的认识不断加深,收藏群体不断扩大。2、从投机到投资。过去很多购买行为存在很大的投机性,现在这种投机性在逐渐向投资性转变,这种转变是惯性的。3、从投资到消费。艺术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属性是多元的,艺术品的消费属性始终没有被提升到一个高度,随着时间的发展,消费将大于投资。很多人收藏并不是为了卖出,这在西方收藏界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艺术界人士,包括媒体,始终在谈卖的概念。实际上买卖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全部。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必然增多,对投资的需求相对减少。4、从拍卖到画廊(艺术机构)。我们谈艺术品市场就是谈拍卖市场,实际上拍卖市场所占艺术品市场的份额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冰山一角,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全部。现在收藏家不仅可以到拍卖会上买东西,也可以到画廊(艺术机构)买东西,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一级市场的扩大是一定的。5、从个体的购买行为到基金(资本)的购买行为。”
艺术市场缺乏大众普及性
1994年,当罗小华的画卖得最好的时候,她放下自己的画去推夏加尔的画,与夏加尔画廊进行合作,就是想知道法国的画廊是怎么操作的。1994年的中国没人敢买画,夏加尔画廊老板对罗小华说:“现在开始要培养中国20名画商,10年后中国的艺术市场必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罗小华问他:“为什么?”夏加尔画廊的老板说:“中国应该为艺术市场培养人才,培养20名弄潮儿,托起这个市场。”一直以来,艺术市场人才培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1994年罗小华引进了夏加尔画展,起初政府并不认可,没有批准。后来,罗小华用句话打动了中国政府,她说:“台湾地区包括4个‘部长’在内的几十万人都看了夏加尔画展。”于是夏加尔画展在中国顺利开展。
罗小华说:“中国人在普及艺术欣赏方面是一个空白。巴黎市的所有市民家里都放有一幅原作,这是一种理念,他知道应该买一幅原作。到地铁里随便问一个小孩都知道夏加尔。而我们的艺术市场就缺乏这种大众普及性。”
董梦阳说:“我们现在有艺术投资的市场,但是没有艺术消费的市场。现在的一些高端艺术没有‘底座’,是一个空中楼阁,所以我们现在想做一个文化庙会,从低端收藏开始教育,这样建立起来的艺术市场才是一个稳固的艺术市场。当代艺术中同样有经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这些经典作品发掘出来。中国缺少艺术教育,当美术馆、博物馆不能完全承担这种工作的时候,应该通过民间力量进行弥补。”
百雅轩在艺术品交易的一线也发挥着普及和教育的功能,“推进版画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已经做了6年。今年我们投资和场地都要加大,而且要推出新的产品。推进艺术走进家庭,让艺术的产业链良性循环,不同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品,百雅轩在推动产业基地建设上要加强,尤其是国际性版画艺术产业基地,这是促使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关键。”李大钧说。
对于艺术教育的严峻现状,梁长胜曝出了惊人的事实:“我们去学校调查,一所高校有6000名学生在学美术,景德镇的陶瓷学院有1.5万名学生,其中有7000多名学生在学陶瓷。这个数字太可怕了。这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
产业型资本关注可复制商业模式
喻文益从学术角度阐述了艺术品投资如何降低风险,“通过艺术品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艺术品升值的机会。我们曾经和文化部做过一个课题,叫文化项目的价值评估体系,总结了5点主要评估指标:1、差异化和创新性。2、美学的感受性。3、效用的针对性,即解决人的哪一种精神需求。4、时间价值。5、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在一个价值评估体系当中,通过以上5个指标评估艺术品,会相应地降低投资风险。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规律,不管经济形势怎么变幻,尽管现在经济处于低谷,但未来艺术品仍然会升值。”
毛修炳分析道:“在艺术领域,真正的产业型资本非常少。吸引产业资本必须具备的要素:首先,一定要有很好的流动性,从现在比较高端的艺术品来讲,流动性并不是很好,所以产业资本很少关注这个领域;其次,要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像电影院线、演出剧场,拥有可复制的模式就可能引进投资。产业资本不是关注个人化的运作,而是管理团队的运作。金融危机打退了投机型的投资者,反而让产业资本能够发展起来。产业资本发展的前提是艺术教育的普及,当人人都来买艺术品的时候或当画廊能够形成连锁经营的时候,真正的产业型资本才会出现。”
郭亚军则认为,金融危机还是应该能给艺术市场带来机会的,从以往经验来看,这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推动作用。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文化市场会有逆市的情况出现,包括电影贺岁档,反而会更加繁华。艺术品市场现在需要重新构建,当真正建设得比较扎实的时候,大众消费比较活跃,大家都有审美观和理性消费的时候,这个市场才会正常发展。
艺术品市场不应该去救市
“金融危机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是好事,因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畸形的。”梁长胜说。“2006年初我在中华世纪坛办年鉴展,那个时候当代艺术的价格跟学院派作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区分,而现在市场相对成熟了,成熟的市场首先反映在价格上,价格的高中低档分得特别清楚。张晓刚的作品2005年的时候大约是5万美元一张,到了2008年就涨到了几百万至上千万美元,这个涨幅速度就像坐飞机一样,太快了,所以必然要出现一个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实际上是好事,它可以为那些想投资艺术的人提供一个机会,同时让那些投机型的资本离场。”
董梦阳认为,艺术市场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的问题,在还没有完成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市场,造成了这种市场的空中楼阁。“前两天还有两个人在争一幅吴冠中的作品,价格争到了300万元。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300万元的作品他也敢买,说明了这种经典作品的号召力。所以当代艺术的问题更多的是自身的问题。”
王昱东说:“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不太认可艺术事业是非盈利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事业单位,但是博物馆一般都是全额拨款的,而美术馆却很少是。大家都认为美术馆是出租、展览的场所,是要盈利的。同样地,也没有人认可画廊是非盈利机构。在西方艺术比较成熟的国家,画廊都是非盈利性机构,政策、税收各方面都不一样,包括收藏艺术品是可以抵税的。而中国现在却没有,我们现在‘三步并做两步’,直奔艺术商业时代,其实根本就没基础。”
李大钧表示,房地产市场需要救市,是因为它跟民生有重大关系,它关乎政府税收、银行贷款等,甚至关乎国家经济命脉。艺术品市场不关乎民生,不需要救市。目前艺术品市场正在洗牌的过程中,经济危机加速了这种洗牌。董梦阳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建立丰富多元的收藏层面,而不应该去救市。”
问题困惑
喻文益:艺术品投资是最古老的行业也是最年轻的行业,一件艺术的过去价值我们是可以找到的,但是艺术品价值的未来又会形成什么趋势呢?这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李大钧:艺术资本这样一个概念需要有个更加明确的定义。究竟什么是艺术资本?我给不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我也并没有看到多少有价值的艺术资本。
梁长胜:当今所有美院培训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阳春白雪”,一到社会上暂时是无法运用的。那么我现在通过美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宗旨又是什么呢?
罗小华:中国人在普及艺术欣赏方面是一个空白。巴黎市的所有市民家里都放一幅原作,这是一种理念,他知道应该买一幅原作。到地铁里随便问一个小孩都知道夏加尔。而我们的艺术市场就缺乏这种大众普及性。
董梦阳:当前收藏什么样的艺术品能够保值、升值?我认为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毛修炳:艺术品在未来的服务对象是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
郭亚军:作为资本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而资本为什么要进入艺术品市场?
妙语连珠
喻文益: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升值我们要自己把握,不要跟风。更不能把艺术品投资成功的偶然机会看成是必然的。
李大钧:在现在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存在的现象是小鱼在上,大鱼在下。我们所看到的拍卖市场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仅仅是海平面上的东西。真正的藏家还是很少出现在拍卖市场中的。
不仅仅是买自己喜欢艺术品的问题,艺术品毕竟是有性格的。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价格一定会上扬。
梁长胜: 真正喜欢艺术的人,可能会把优秀的艺术品当做“毒品”,在买了第一件商品后,会忍不住再去买第二件、第三件。这种能够代表美术史发展的作品都是超前的,要求收藏的人了解作品的收藏点,而不是把它作为普及性的作品去收藏,这就需要收藏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
董梦阳:毕加索的《抽烟斗的男孩》在苏富比拍出了1.04亿美元的天价,而在50年前,它只值6万美元。这位收藏家之所以能把这幅作品留了50年,是因为他喜欢这幅作品,否则绝不可能留50年。
毛修炳:可以说,在艺术品市场中有钱+有名=名人,如果媒体仅用这些名人购买行为来作为反映市场的角度肯定是不行的。
郭亚军:艺术品市场如同一片海洋,当退潮的时候,真正能留在沙滩上而不被带走的才是精品。而当代艺术品在退潮的时候已经完全被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