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无印良品、VERO MODA、ZARA等“快时尚”品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服装的纤维含量、染色牢度、PH值等不符合相关标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并非这些品牌首次上“黑榜”。然而,每次曝光后,产品下架、罚款等举措都没有促使这些品牌提高质量。
“快时尚”品牌质量问题频被曝光 在北京的西单、王府井步行街,不少实体店门可罗雀,而ZARA、VERO MODA等专卖店却人头攒动。因为款式更新换代迅速,深受年轻人喜欢,这些品牌被称为“快时尚”。
在西单“优衣库”店购物的大二学生刘洋正在挑选带有个性图案的T恤。她说,这几个品牌自己平时都会买,更喜欢ZARA,因为它款式设计简单,风格偏向欧美,价格便宜。
她坦言,这些品牌的衣服有的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如掉线头、小亮片不牢固、褪色、起球等。“一般来说只能穿一年,洗了多次之后,穿不出来当时买的‘味道’,就是图个便宜,样子比较潮。”刘洋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公布70款“快时尚”服装比较试验结果,合格率仅64%。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甲醛含量和pH值超标、色牢度不达标是三大类最集中的问题。
中消协表示,甲醛含量、pH值项目关系人体健康。pH值超标可能会导致皮肤表层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产生灼伤感,滋生细菌,易引起疾病;色牢度不合格,直接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和正常穿用,如和其它衣物混洗,极易沾色,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求快求便宜质量审核管理不严 据了解,“快时尚”品牌在国内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厂负责设计、制作、开发新兴原料等环节,品牌商从工厂采购;另一种是品牌商委托代工,品牌商负责设计、给工厂制定生产的面料,由工厂完成面料采购和生产。
“这类品牌从设计到上架的时间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两个月,时间要求紧。出于节省成本等考虑,不会选择好的面料,也可能是来不及精挑细选,导致某一批次的面料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公司内部的质量控制也没有做到位,没有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测。
在低价的要求下,“快时尚”品牌上游的加工也面临极大的成本压力。一位知情人透露,“快时尚”品牌对上游加工工厂价格压得特别厉害,但是劳动力成本很高。“快时尚”经常曝出质量问题,很多都是上游面料的问题。
“这暴露出品牌商以及工厂质量审核和管理不严,内部质量监控环节出现漏洞。如果内检发现了质量问题就不应该出厂,肯定是失职或者是有意为之。”邱宝昌说。
北京市某ZARA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对质量要求也严格了很多,如果入库检验不及格,会以不付款等方式约束供货商。
呼吁建立企业不诚信“黑名单” 目前针对不合格的服装类产品,主要的处罚措施是产品下架、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按照新消法规定,销售不合格产品要处于销售额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然而,罚款并没有对这些品牌起到约束作用,质量问题一再被曝出,谁给了他们屡罚不改的牛气?
“经济处罚意义不大,罚金对于这些品牌来说也是小菜一碟。”邱宝昌说,应该设立企业“黑名单”,将诚信记录在案,向社会公布,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立。
对于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品牌,再上新品,应该用更严格的质量监督标准;加大监管抽查,不能仅仅是结果监管,更要从程序上、过程上全链条进行监管,从海关、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大日常的抽查检查。
邱宝昌说,近些年,洋品牌质量问题屡屡出现。以衣服为例,有的洋品牌是在国内委托加工,比如合同内约定该批次加工5000件,但是加工了5500件,那么余下的500件就不能出口,也不能贴标。工厂就将500件“出口转内销”对外销售。于是有不法商贩就打着洋品牌的旗号,做仿造或者以次充好,这些衣服往往都有瑕疵、不过关。
北京市消协表示,消费者如果购买了不合格产品,可以和商家商量退货、换货或赔偿,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贴身衣物时,应将衣服质量放在首位,而不要盲目追求款式和潮流。
(本网责编: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