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家居 >

中国的房子质量为什么差?

来源:搜房网 2014/8/1 11:25:06 关注度:434139次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不断有质量被曝光。此前,行业中关于质量问题的诱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房地产公司因为售价下滑、利润降低,选择偷工减料,以保证项目的高利润。但调查发现,行业中大部分质量问题,并不是因为材料的粗制滥造,而是施工和监管。

  开发规模增大 技术工人减少
  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北京“7·21”暴雨后,首开旗下的同馨家园、首开常青藤等项目的质量问题。以首开常青藤为例,其中一户业主2011年12月30日收房,在进行了简单装修后入住,结果8个月内遭遇6次漏雨、5次大修。该小区E区与C区的漏雨问题较为严重。
  一位工程师介绍,上述房屋漏水很可能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泛水环节点。此外,砌墙饱满度不够等细节处理不慎,贴面砖出现空鼓等都会对房屋防水产生影响。
  “2000年以后,房屋质量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上海一家房屋建筑公司的资深工程管理经理谈起了他所了解到的建筑工程质量现状。
  已经退休多年现在被返聘的他,曾在一家国有建筑公司干了几十年,从木匠、泥水匠干到工程经理,对建筑行业最近20多年来的变迁可以说非常清楚。
  他认为,如果仅从建筑的材料、施工的标准方面看,是要比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好很多,出现质量问题,更多是因为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便是建筑工人。
  他说,目前建筑工人的工资不低,有些工种的工人,日工资达300元,月工资可以达到9000元,甚至比白领还高,但技术水平不一定比二十几年前有进步。
  他表示,眼下大多数建筑工人流动于各个工地。由于流动频率太高,对他们来说,更在乎的是建筑施工的速度,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根据施工量来定的,干得越多越快,赚得也就越多。
  管理松散成另一杀手
  目前在施工领域,有技术的建筑工人比例在下滑。在开发规模放大的背景之下,技术工人确实在减少。事实上,技术工人太少的问题并非难以解决,只要在施工过程加强管理,房屋的建筑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然而,和技术工人一样,建筑施工企业中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数量也不充足。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施工企业通常每一个施工环节就会配备一名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这一流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把关。然而,在现在的房地产建筑施工领域,很少有一名管理人员是专门监管一个环节的。通常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只有一到两名管理人员监管。而一名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太可能覆盖到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于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会在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放过。原本应该起到第三方质量监督作用的施工监理方,也已很难完全担当质量“把关人”的角色,这使得施工领域中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
  专家认为,建筑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部门的鱼龙混杂,项目的多层承包等。有的大项目经过多层承包,导致不能用合格的施工队来完成。另外,有时投资方的资金不能完全到位,施工方只能偷工减料。在土木工程中,施工方工人无资质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具备专业技能是常见现象。另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规模增多,许多项目匆匆建设,短时竣工也会造成房屋质量不过关。
  房屋应该有一个不断维护监管的过程。在欧洲,房屋10年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质量达到交房时的要求。但在国内,建筑方很少有这方面的维护,这就需要管理部门重抓这件事。
  大部分的建筑质量问题,其实都是施工监管不力造成的。绿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增加工程监管人员。
  仍有偷工减料风险
  专家表示,建筑施工环节的工艺问题,通常会导致房屋地坪不平,层高高低不一致。但是,有时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是采用的建筑材料本身就存在问题,例如使用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
  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和标准水泥、钢筋的差别就在于尺寸。非标准的尺寸要比标准的小些,价格相差几百元钱一吨。不要小看仅仅几百元钱的差价,一般一个工地要用几千吨的水泥,仅仅这一部分材料的成本就已经不低。这些不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尺寸的差异而造成缝隙,进而出现房屋漏雨等现象。
  建材领域的监管通常是由监理来实施。但很多监理本身的专业知识就不够全面,再加上建筑施工队有时会给一些小恩小惠,就会出现采用建筑材料比较差的问题。如果是小型民营地产商开发的项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目前品牌开发商开发的项目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多数地产商还是希望房屋的质量能有很好的口碑。
  消费者维权难
  专家说到,如果开发商在施工环节中安排更多的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包括对每个工艺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那么房屋整体质量是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看上去应该十分容易整治的房屋质量问题,为什么会成为房企的“顽疾”,难以得到真正有效地根治?
  专家表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屋预售合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不足。目前版本的预售合同通常规定,房屋只有出现结构性的质量问题,或者说房屋的质量问题影响到购房者居住时,买房人才有可能退房。而对于一般的质量问题,仅仅是以维修费用的一定比例作为赔偿。而眼下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期房楼盘,甚至连赔偿都不给。
  专家认为,预售合同对购房者保障不力,让开发商松懈了房屋质量弦,于是出现了开发的楼盘越新,房屋质量却越差的奇怪现象,这必须引起有关单位的注意。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