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红黑榜

业内曝市售所有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比例不超10%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3/12/2 16:47:48 关注度:581110次



    每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至50亿元的调和油领域,常年存在着以次充好、勾兑混乱的乱象,由于缺少国家标准和检测手段,这一“潜规则”一直存在。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因披露“地沟油”而广受关注的全国粮标委油脂组组长何东平即将再次“出手”,推进出台调和油检测标准,继而推进调和油标准的制订。

  市场乱象

  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条法规对调和油市场进行规范,而当下,国内调和油市场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40%。调和油年销售额40亿元至50亿元,对于多数品牌而言,调和油是其盈利最好的一块市场份额。
  “卫生部(现为卫计委)一直想出台调和油标准,但是苦于没有检测方法。”何东平向记者透露,“我所做的检测方法将直接推动调和油标准的出台。”
  其实,调和油的相关标准将触动品牌商巨大的利益。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调和油的利润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一位央企人士向记者透露,“所以调和油的份额在逐渐扩大。”
  该人士表示,“目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相同容量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的利润能达到6%。
  据了解,调和油之所以能够获取翻倍利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油脂中每种油脂的含量并不公开,冠名调和油即可提高售价。
  记者在中粮我买网中看到,某品牌五谷食用调和油(瓶装5L)的价格是59.9元,其中广告中提到,“精选小麦、稻谷、玉米等作为原料”,“配以花生芝麻等”。这款调和油配料中显示,主要配料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
  根据新国标要求生产食用油企业产品标签上应“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因此在五谷中,排名最靠前、含量也最高的是大豆油,而大豆油是所有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一种油脂。
  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这则广告中提到的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这些谷物的含量总和在10%左右。但这10%的含量却能够支撑这款五谷调和油的卖点。
  业内人士透露,调和油与纯大豆油的差距极其细微和隐蔽,“可以断言,市场上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都不超过10%。但是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价格却可以提高。”因为缺少国家调和油标准,这些企业将含量较少的油品进行冠名,其实并不触犯相关规定。
  目前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中已经占到了80%,5升装的小包装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分别为70元和45元。
  记者发现前述这些企业生产的调和油,其基础油多为转基因大豆油,但是在商标的标示中的“转基因”字体较小。

  技术缺口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就着手制定相关的标准,还邀请了益海嘉里等比较大的企业参与讨论。讨论的主要焦点,便是调和油比例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得以冠名。
  “当时,有人提出了比如花生油达到30%,才能叫花生油,也有人提出需要达到33%的比例,才能冠名花生调和油,甚至有人提出,调和油中,比例最高的油品,才能被叫做某某调和油。”参与讨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看到2008年曾经讨论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讨论稿中,对这一点作了让步,即只要标签中标出各种油品的比例即可,但是,除了中储粮的金鼎调和油外,现在几乎所有调和油中,都没有针对消费者的比例标示。
  “如果消费者知道,他们买到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不足10%,他们还会购买吗?”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参加讨论的企业,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抵制这一标准的出台,直至现在也悬而未决。当时企业给出的说辞是,国内没有攻克油脂含量的检测方法,缺少含量检测技术。”
  “我们目前的检测方法还要在年底进行最终论证。”何东平对此非常有信心,“很多学术界的专家都会来发表意见。”目前该技术的准确度已经达到5%。

  而检测方法论证成功后,何东平所在的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将会推出“调和油检测标准”,之后卫计委等相关部门一直策划的调和油标准制定便可进入启动倒计时。

(本网责编:陈宏)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