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言耳机是细菌的温床,一旦戴上耳机,耳朵里的空气难以流通,温度也随之升高,耳塞表面的细菌将因此快速繁殖,而且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更不利于耳朵健康。这是真的吗?为此,我们做了相关实验来证明传言的真假。
实验证明使用耳机会加快耳机上细菌的繁殖
实验一、消过毒的耳机菌落数比未消毒的少
实验材料:两副从未消过毒的耳机。一副是耳塞式(苹果的耳机),即使用时耳机卡在内耳轮,本身并不会探入外耳道。而另一副耳机是入耳式,耳机可以直接伸进外耳道,与耳道上的皮肤接触。
实验时间:48小时
实验步骤: 1、接受样本,对样本标号:第一个实验对象,是记者带来的耳塞式耳机,使用已有时日。首先,实验人员向两支取样管内,注入5ml的营养肉汤,分别以棉签入内蘸些许后,用棉签对两只耳机进行涂抹取样。其中,一只耳机取样前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另一只耳机则保持原样。取样入试管后,消毒后取的样本记为1号,未消毒的记为3号。
2、振荡:使用振荡器对两只取样管进行充分混匀,此举是为让棉签上的细菌能够均匀混合在营养肉汤中。
3、细菌培养:从两支取样管中各取约1ml的溶液,将其滴在培养基与营养琼脂平板上。而后,将其放进孵化箱进行细菌培养。
实验结果:放进孵化箱的细菌在培养48小时后,记者再次来到细菌室查看结果。1号培养基并没有发现菌落,而3号培养基上出现了2个白色的斑点,“这便是菌落群。”
实验二、使用1小时的耳机菌落数是未使用的7倍
实验材料:两副未消毒的入耳式耳机
实验时间:48小时
实验步骤: 1、接受样本,对样本标号:取样过程与实验一相似。此次的实验对象是入耳式耳机,其中一只直接取样,记为2号,另一只使用其听歌1小时后再取样,记为4号。
2、振荡:用振荡器对两支取样管进行充分混匀。
3、细菌培养:从两支取样管中,各取约1ml的溶液,将其滴在培养基与营养琼脂平板上。而后,将其放进孵化箱进行细菌培养。
实验结果:在2号培养基中,出现了两个白色斑点,即有两个菌落。而在4号培养基,竟然出现了14个菌落。也就是说,听歌1小时后耳机上的细菌量,是耳机未使用时的7倍。实验人员介绍,菌落数较少的取样管中的细菌种类为皮肤上常见的葡萄球菌。对于菌落数较多的那只取样管上的细菌种类,则怀疑是致病力较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验三、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
实验材料:两副用过的耳机,双耳入耳式为5号,双耳耳塞式为6号。
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员将两副耳机的左耳均佩戴了一个小时,右耳则保持原状。之后,实验员对5号和6号耳机进行了取样。在2副耳机全部取好样后,实验员将4只平板放进了36℃培养箱内进行细菌培养。
经过48小时培养,记者看到,4只平板中均有了白色斑点。实验员解释,这是经过48小时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有多少个菌落就有多少个白点。
之后,通过实验员计算发现,5号耳机左耳是佩戴1小时后的样品,菌落120个,右耳是无处理的耳机,菌落25个;而6号耳机左耳也是佩戴了1小时后的样品,菌落25个,而无处理的右耳菌落数是9个。
实验结果:入耳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更易藏细菌。入耳式耳机在佩戴了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5倍;而耳塞式耳机佩戴一个小时后,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3倍。实验员表示,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分裂时间一般20-30分钟。因此,耳机若是常年不洗就会加速细菌繁殖。
释疑:耳道密闭空间加速细菌繁衍
带耳机短短1小时,耳机上的细菌竟增长到7倍,这个结果虽没有微博中所说的700倍“耸人听闻”,却也令人惊讶不已。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生。
“这个实验结果,其实是很好解释的。当把耳机塞到耳道里时,耳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医生解释道,“耳道里的温度,比较适合细菌的滋生。再加上耳道会分泌汗液,这样温度、湿度达到一定条件后,就可能会加快细菌繁衍速度。”
“其实,市民们并不用过分担忧。”据医生介绍,人体表皮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细菌,但这些细菌并非都能致病,“长时间戴耳机,耳道里的细菌数量会激增,但因为这个导致疾病的,我们目前还没有接收这样的病例。除非个人抵抗力极差,或者耳道有破损,长时间戴耳机才有可能会致病。”医生说,平时注意一下消毒,这个情况也不难避免。“日常生活中,耳机等随身小物件也要定期消毒。”医生提醒,“用75%酒精,个把礼拜擦拭耳机一次,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 小编有话说
保护耳朵就得合理使用耳机
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用耳机,然而耳机使用不当是很伤耳朵的,为了保护我们的耳朵,还是得合理的使用耳机。我们在选定了一款优质的耳机之后,依然要注意护耳,比如经常给耳机消毒,以减少耳机上细菌带给我们的伤害。同时,我们在使用耳机时,音量应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每天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不要在地铁、公交车等比较噪杂的环境里听耳机,因为在外界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耳机会不自主地提高音量,容易造成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