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生吃茄子减肥不靠谱 食用过量还可能中毒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3/3/4 16:14:08 关注度:454582次

  现在大家都以瘦为美,不瘦的拼命去瘦,于是各种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一种生吃茄子减肥的方法让小编费解,这茄子生吃就能减肥?请教相关专家后发现生吃茄子确实不能减肥,而且生茄子吃多了还可能中毒。

生吃茄子能减肥?小心吃中毒了!

  生吃茄子能减肥?小心吃中毒了!

都市流行生吃茄子减肥

  正在减肥中的市民张女士又买来一堆紫茄子,将生茄子洗好切成条状后,就开始蘸着鸡蛋酱吃起来。张女士告诉记者,“炒茄子、烧茄子油都特别大,那么多的油脂跟茄子一起被吃进肚子里,不健康。生吃茄子后,茄子进入体内,就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生吃茄子一定有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退休干部吴先生今年已经65岁了,退休后一直注重身体保养,除了身材偏胖和患有高血压之外,身体基本没有其他毛病。半个月前他听邻居说生吃茄子不但能减肥,还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后,就和患心脏病的老伴开始每天早晨空腹吃生茄子。两位老人已经坚持了十多天,现在两位老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生吃茄子。据吴先生介绍说,他和老伴的身体也并没有因吃生茄子而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他们老两口却认为,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他们的儿子对记者说:“我和姐姐、弟弟曾经多次劝说父母不要生吃茄子,但是老两口听不进去,仍然坚持每天生吃茄子。我担心别把身体吃出毛病来!”
  在街上随即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也都对生吃茄子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一位长期从事养生工作的市民杨先生说:“吃生食其实是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许多营养成分在生吃的过程中更加易于人体吸收。在国外许多人都在吃生食,但是吃生食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生吃。”另外两名从事教育工作的女士则表示:自己也听说过生吃茄子有利于健康,但是能否真的具有减肥、降血脂、降血压、甚至抗癌等功效她们也不清楚,只是见到身边的一些人都在生吃茄子,其中一位女士的婆婆现在每天晚上都生吃茄子。

生吃茄子不能减肥

  生吃茄子到底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能够减肥、降血压、降血脂,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一些健康专家对生吃茄子的减肥方法提出了质疑。据营养专家介绍说,其实,茄子中能吸油的物质主要是膳食纤维,而茄子是否吸油,跟茄子的生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吸油是靠膳食纤维来完成的,而温度并没有改变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如果说烧茄子、炒茄子要放很多油,那么也可以吃蒸茄子,没有必要一定要吃生茄子。
  针对生吃茄子能减肥的理论,医院营养科医生也表示,茄子只是普通蔬菜,没有特定的减肥功效,生吃茄子可能有害身体。“减肥的关键是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一般来说,吃蔬菜有利减肥是因为,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喝水后,膳食纤维体积膨大,能增加胃的饱腹感,再通过适当运动,使能量消耗大于摄入,就达到减肥效果。”
  据介绍,相对其它蔬菜,茄子的吸油性确实好些,但这是指它在高温烹饪时能吸收油,并不是指在常温下生吃到肚子里以后能多吸收体内的油脂,“再者,吸收体内油脂跟排泄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排泄前还要经过代谢分解,因此吸收多少并不等于排泄多少。”医生表示,生吃茄子比熟吃茄子更有减肥排油功效一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用生茄子来代替早餐的做法显然更是没有丝毫道理和任何依据的。

过量生吃茄子可能中毒

  营养专家指出:“最重要的是,吃生茄子容易中毒。生茄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茄碱的毒素,发芽的土豆中含有这种物质也比较多。一般茄碱遇热有一部分会分解,通常茄子都采取蒸、炖等烹调方法使其分解,去掉毒性。”极少量茄碱对人体的危害不一定会明显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一次吃进过量的茄碱,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出现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症状较轻时,经过1—2个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进的量超过自我排毒功能的范围时,症状会很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反复呕吐,甚至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诸多不适症状。
  医生也表示,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可以生吃,有的蔬菜生吃还非常容易引起中毒,甚至产生致癌物质。一般来看,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如果吃嫩的,吃的量少,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不能据此就断言生吃茄子不会中毒,当出现口唇发麻的感觉时,就需要警觉。

■ 小编有话说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说瘦一点儿确实好看一点儿,但小编觉得还是不要强求的好,只要健健康康的就好,如果因为减肥而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或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真不值得了。减肥啊,咱们还是得用健康的方法,比如别大吃大喝、多运动运动等等,减得健康才是硬道理。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