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最近脸色不好,给你炖点儿滋补汤药补补吧。”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思的提高,补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补品虽好,但养生专家提醒,补品也不是人人适宜的,进补要因人而异。
![补品选择要因人而异](/Upload/xheditorUpload/month_1302/201302260344289048.jpg)
补品选择要因人而异
补品日益受欢迎
近年来,一些养生补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各大药店里补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所谓的养生食品是一小包的花生粒、芝麻、核桃、红枣之类的食品。在一家药店,记者发现,三七、天麻、西洋参、花胶等滋补品都被摆在了进门最显眼的柜台内,且部分补品的标签上还标明了各种促销优惠,有买鹿茸送西洋参的,有买阿胶送酒的。据该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近几年,滋补品销量比往年大有增长,其中三七、西洋参、当归、党参、北芪等煲汤常用的补品较受欢迎,而阿胶等卖得一般,问价格的人比较多,真正买的人不算太多。
在一超市的煲汤材料专区,茶树菇、金针菇、元贝、虫草花等都搞起促销优惠,而进补商品中以菌类、枸杞、大枣和乌鸡等为代表的商品受到市民的青睐。采访发现,市民购买这些食材多用于煲汤,而有的超市则将汤类做法制作成了吊牌供市民查看。不少师奶纷纷围着进补商品的摊位选购。“买来煲汤喝,多喝点汤补补营养好。”正在挑选补品的市民说,从前年开始,经常都会做些补品汤类给家人食用,“汤类好吸收,我是这样认为的。”她笑着说。
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进补,老龄的师奶还是比较精打细算,了解食品之间的搭配,但对于一些年轻的师奶,宁愿选择超市已经配好的汤料,直接买回去就煲。“有胡萝卜、骨头、红枣、玉米、还有北芪之类的,刚好一锅的料,不用费心想着煲汤的材料了,而且价格也不算太夸张。”刚下班来超市买菜的一年轻女市民说道。
养生专家:进补应因人而异
对于进补,养生专家认为,进补在现代还是很有必要的,中医也认为人们通过进补能够达到强身健体、以御邪气的目的。但医生同时提醒市民,并非人人都适合进补,也并非人人都适合用同一份药材进补。中医上人体分为八种体质,进补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并不是盲目随便的,眉毛胡子一起抓的后果很严重。
医生以药店自制固元膏为例,红枣、核桃、芝麻固然都是养生的好食品,阿胶也是进补的好东西,但综合起来一起吃,未必就适合每个人的体质,“因为每种食品的功效都不同,如果没有搞清楚自身的体质或者没有经过中医医生的诊断,就随便混杂一起吃,往往达不到进补效果,有的甚至还不利于养生”。
而对于市民平时自制的煲汤进补,医生建议也得先弄清楚汤的功效,如夏季按道理可用绿豆、冬瓜煲汤,但对于脾虚胃寒、阴寒的人来说,常年少吃绿豆和冬瓜还是很有必要的。又比如人参,并非人人适合,因为它性质偏热,本身火气就旺的人吃了就会流鼻血,最好找中医帮忙辨清体质,判断是否适合吃。阿胶和鹿茸的药性也很强,如果随意吃、不对症反而对身体有反作用。而有的药材几乎人人皆宜,但功能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例如很多人就觉得吃燕窝不如吃银耳,因此,在进补汤的选择方面,最好是先上网查查或问问医生,以免弄巧成拙。
补品服用有原则
![遵循原则进补更利健康](/Upload/xheditorUpload/month_1302/201302260345115635.jpg)
遵循原则进补更利健康
现在补品种类越来越多,本来应该算是好事,可不少人却犯愁了,“这么多种类的保健品要怎么吃才好啊?”“同时吃几类保健品会不会有副作用啊?”针对这些疑问,中医专家介绍说,养生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保健品都适合你吃,自身如果不缺乏这种营养物质,你一味盲目的补充反而会对身体不利。举个例子,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补钙不合理,不仅会影响肠胃的吸收,还容易引起肾结石等疾病。
那么,如何正确的服用保健品呢?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1、弄清自己的体质类型,了解自身情况 中医讲究“缺则补”。正确吃补品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缺什么,是气、血、阴、阳哪一方面亏损,要有针对性的补充。像之前很火的固元膏,其成分大多为阿胶、红枣、核桃仁、芝麻等很有营养的物质,但容易增加脾胃负担,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就会拉肚子,另外阴虚火旺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合吃。最好是找专业的医师询问,不要迷信网络自查和别人的道听途说。
2、弄清楚时令季节进补 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一定要根据大自然的变化而平衡调节。中医有说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季节时令养生,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而一年之中都要养脾胃,养脾胃是重中之重。损伤了脾胃,不论你补什么保健品,吸收不了也是无意义的,而养脾胃饮食就要清淡,喝粥就是一种养脾胃的简单方法。现在是春天,最好多吃新鲜的绿色蔬菜和豆类等来养肝。
3、弄清楚所进补的药性和实性 弄清楚所进补保健品的寒热虚实,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不要一味补阳,阴虚体质的不能选择补阳的补品。
4、尽量不要同时吃一种以上的补品,具体可咨询医师 补品虽说对人体有滋补作用,但也是有其弊端的,进补过多可能造成“虚不受补”,几种补品一起吃也很容易造成进补过度等。
养生补品不可乱吃 中药零食存健康隐患
现在市场上除了一般的补品食材外,还有一些滋补的中药零食。“滋养肝肾、美容养颜、清热祛湿、养血补心……”中药零食包装上的这些诱人的广告宣传词,直接刺激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再加之中药零食口感好,食用方便,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偏爱,甚至成为了一种消费时尚。以至于很多人都坚信经常食用中药零食可以强健体魄、防病祛病。但却殊不知,虽然这些中药零食所含中药的药量并不多,但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存在诸多健康隐患。
医生表示,中药零食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可一概而论。药零食含有中药材成分,中医用药讲究辨证、因人而异,一种药材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例如龟苓膏是寒性食物,不利于温通血气,体寒、脾胃虚弱者不能吃,否则会导致拉肚子和胃部不适。女性生理期时也是绝对不能吃的,同时孕妇也不宜食用。而凉茶的功效相比龟苓膏较弱,但也不宜多喝。
■ 小编有话说
春季进补要药补食补相结合
春天是疾病多发季节,一些体弱多病的人若想通过进补来强健体魄,建议药补和食补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春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补益元气的食物,如山药、鲜鱼、大枣、蜂蜜、百合、银耳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菠菜、香椿头、蒲公英等。至于药补,则应在中医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祛病健身,药膳可选食黄芪党参炖鸡、人参蘑菇汤等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