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红黑榜

蜂蜜价格差异大 太廉价或是人造假蜂蜜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3/2/25 15:30:22 关注度:627086次
  蜂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东西,我们一般去超市都可以看到,它也是养生专家们一直以来最为推崇的食物之一,许多人都知道它很有营养,吃了对我们人体有好处,可近年来市场上却出现了不少毫无营养的“人造蜂蜜”。

市场上蜂蜜价格差异大 造假蜂蜜也不少

  市场上蜂蜜价格差异大 造假蜂蜜也不少

蜂蜜价格有差异

  “市场蜂蜜价格太极端了。”有消费者表示,在超市的进口商品区发现,进口蜂蜜最高卖到了500元/克以上,而一些不知名的国产品牌却连10元/克都不到。与超市进口蜂蜜高高在上的价格不同,许多小标超、卖场里便宜的蜂蜜也比比皆是。
  在一家小商店发现,货架上摆着紫云英、洋槐、女士、中老年四款蜂蜜,统一价18.5元/500克。仅从颜色上看,这四种蜂蜜并没有差别。对于这四种蜂蜜在功效上的区别,老板娘说不出所以然。而在其他小摊发现有蜂蜜售价仅12.5元/500克,甚至连9.8元/500克的也有。“去找蜂农买那种便宜的蜂蜜,一斤也不会超过10块钱。”有消费者如此说。
  蜂蜜价格真的那么便宜吗?在农产品商务平台网站看到,近日全国蜂蜜批发价格均价为30.31元/公斤。“加上运输费用、商品包装、中间渠道等费用,一瓶500克的纯蜂蜜到卖场销售,一般不太会低于20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从功效上看,紫云英对治疗便秘效果最好;而洋槐能改善人的情绪,达到宁心安神效果。“洋槐蜜呈水白色、淡黄色,透明状,从外观上看与其他蜂蜜不同。”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走访多家小超市销售的洋槐蜜从颜色上看与其他蜂蜜似乎并没有不同。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价格超低廉的蜂蜜有可能是“人造蜂蜜”。

老蜂农揭秘“人造蜂蜜”很简单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蜂蜜都不是真正的蜂蜜,一些假蜂蜜由于价格比较便宜而受到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欢迎,这就使得那些价格高的真蜂蜜面临售出困难,老蜂农们为此痛心无比。给假蜂蜜逼急了的老蜂农老张想通过晒假蜂蜜的方式,来帮助公众提高对假蜂蜜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促进国内蜂蜜行业标准的完善提高。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养蜂的老蜂农老张介绍,在他的记忆里,假蜂蜜只是近六七年的产物。“我18岁开始养蜂,那时哪有假蜂蜜啊!但是现在呢,用糖造‘蜜’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很多人都知道,做不做全凭良心。”老张还说人造蜂蜜很简单。
  人造蜂蜜究竟有多简单呢?为此,老张亲自做了示范。老张拿了工具、材料:一个电子秤、一个电磁炉、量筒、小勺、一袋白砂糖、水、酱油等。先做“椴树蜜”,老张用电子秤和量筒确定糖、水比重,然后将糖、水倒进平口锅里加热,水温升高,糖逐渐融化。3分钟后,白糖开始变黄。老张又向糖水中加入几种造假原材料,然后快速地搅拌起来,糖水逐渐变得粘稠起来。9分钟,老张滴进四、五滴酱油,糖水颜色变得更黄,此时,老张关闭电磁炉。看起来与蜂蜜颜色相似的糖水随后被装进小瓶子里,浓度看上去比水稠,比蜂蜜稀。冷却20分钟后,“椴树蜜”又浓稠了些,但仍比真蜂蜜略稀,用勺子舀起一块,拉出的“蜜丝”长达10多厘米。品尝了一下做出来的“蜂蜜”:浓重的甜腻掩盖了酱油的味道,但入口后回味感觉有些苦涩。

“人造蜂蜜”原料是糖浆加添加剂

造假方法多 真假蜂蜜区分难

  造假方法多 真假蜂蜜区分难

  “我所熟知的蜂蜜造假方法挺多的,而且还不难。”有业内人士解释,比如用果脯糖浆直接掺假,因为果脯本身无色、淡味,再加上色素、香精、明矾等添加剂,就可以做出蜂蜜。“为了让这种蜂蜜更容易拉长丝,不良商家还会加入糊精、淀粉酶等,增加蜂蜜的粘稠度。”另外,麦芽糖浆、大米糖浆也多用于“人造蜂蜜”的制作。
  制假商贩还会在假蜂蜜中添加真正的蜂蜜,这样在使用机器检查时,大都可以顺利通过。业内人士说,如果假蜂蜜再加入一些真蜂蜜,专家也未必能鉴别出,更别说毫无经验的普通消费者了。业内人士还举了个例子,很多人来买蜂蜜,都习惯用筷子挑起蜂蜜,认为能拉成长丝的,才是真蜂蜜,其实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比如,通过特殊工艺脱水的蜂蜜,含水量可达10%以下,拉长丝根本不是问题。

疑问:假蜂蜜有多泛滥?

  市场上的假蜂蜜是不是像一些蜂农说的那样泛滥成灾?是不是完全要靠着销售者的“良心”才能维系蜂蜜的品质,难道就没有权威的标准和鉴定方法?
  中国蜂产品协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无法明确给出假蜂蜜泛滥到何种程度的相关数据,但其提供的销售信息表明,1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6、7年来,国内蜂蜜市场正在呈现一个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0年我国蜂蜜总产量为24.6万吨,2011年增长到43.1万吨,几乎翻了一番。同期增长的还有进口量,从2006年至2011年,蜂蜜的进口量由0.08万吨上升到0.25万吨,增长了三倍。
  面对巨大的增量,中国蜂产品协会并没有否认假蜂蜜的存在,并且指出蜂蜜造假主要有两种方式:蜂农为降低饲料成本,购买玉米糖浆、大米糖浆等饲喂蜜蜂,造成蜂蜜内混有非蜂蜜物质;少数不法厂家直接将其他的糖类添加到蜂蜜里,卖给消费者。在蜂蜜市场的快速增长中,究竟有多少是蜂蜜的功劳,却不得而知。

造假蜂蜜检测难

  据了解,中国蜂蜜国家标准曾主要涉及两大体系,一是安全卫生体系的GB-14963-2003《蜂蜜卫生标准》,一是产品质量体系的GB-18796-2005《蜂蜜》。前者由卫生部于2003年发布,主要是规定了致病菌等一系列卫生指标,后者由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发布,规定了一系列理化指标,规范了蜂蜜的名称、真实性等。
  起初是白糖,之后玉米糖浆成为造假的主角,于是催生了GB-18796-2005《蜂蜜》。GB-18796-2005《蜂蜜》引进了一项国外技术,通过检测碳13同位素的办法可以检测玉米糖浆,但是大米糖浆很快替代了玉米糖浆,玉米糖浆属于碳-4植物糖,而大米糖浆是碳-3植物糖,可以成功规避检测。
  就在检验技术与糖浆的角力过程中,2011年,SM-R技术横空出世,并在抽检中检测出众多蜂蜜品牌掺有大米糖浆,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一技术并未被采用。2011年10月20日,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开始实施,但是并未引进SM-R大米糖浆检测技术。新标准涵盖了从前的两大体系,但是,有专家认为蜂蜜新国标的打假功能几乎为零,他说:“这个标准是卫生部起草制定的,更重视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但这与蜂蜜的真实性却是两回事。新国标取消了产品等级的划分,增加了理化指标限制蜂蜜的含水量,以及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等相关要求。但是掺了糖浆的蜂蜜也是符合这些食品安全标准的。”

■ 小编有话说

杜绝造假蜂蜜得靠良心

  只含糖不含蜜的造假蜂蜜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不良商家们也还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而受骗的消费者难道只能暗叫吃亏?造假商家们,你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买到这样毫无营养可言的蜂蜜你会好受吗?咱们是不是该以诚信为本,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生意呢?下次,当你再想做出对不起消费者的事情时,请你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是否能安心。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