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网络骗局层出不穷 用户隐私成贩卖商品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3/1/11 12:46:46 关注度:598674次

  网络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快捷,但各种骗局层出不穷,近日,淘宝网上又出新招,客户信息成不良卖家的贩卖商品,用户隐私频频被暴露在阳光之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谨防受骗上当,个人隐私要如何保护呢?

淘宝低价包邮新骗局 网购用户谨防隐私被泄

淘宝低价包邮新骗局 网购用户谨防隐私被泄

“一元包邮”藏信息诈骗猫腻

  近日,淘宝网上疯狂热销“一元包邮”的服饰,一天能卖上万件。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有部分网友反映这种情况其实是卖家通过低价商品套取用户信息谋利的新手段,用户的号码、住址、邮箱等信息,还有消费记录会被卖家套取再转卖,资料一个可卖到10元以上。

  据了解,淘宝网近日涌现的大量 “一元包邮”的商品,以T恤、打底衫等为主,成交记录相当惊人。这些商品大都以预售的方式进行销售,而发货时间主要集中在今年1月下旬左右。不少类似的促销活动都是不良卖家套取客户个人信息的新手段。商家借口缺货而不发货,买家可以申请退款,但其实是套取客户资料的新手段,因为付款后,买家的手机号、地址、邮箱等个人信息以及所有消费记录都会被卖家套取再转卖。

  有关人士称:一小时秒杀几万单,意味着卖家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导出几万个买家资料,而这些顾客资料是很精准的。姓名、旺旺、地址、区域、电话、性别等,再细分点,利用软件还可以分析出买家购买力。

  淘宝店主与淘宝签署的“消保协议”中仅有对卖家及时发货、假一赔三、保证正品等要求,并无约定保护买家个人信息的条款。有电商从业者说:几十块钱买一份有几万人信息的精准用户资料,对卖家来说也太值了吧。

快递单号泄露个人隐私

贩卖快递单号 用户隐私被泄露

贩卖快递单号 用户隐私被泄露

  记者在“淘单114”上看到,多达21家快递公司的快递运单号被公开出售。名为“单号吧”的网站提供的10月6日快递单号数据显示,一个单号显示发送至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某具体地址,记者来到快递官网查询,该单号的确是送至甘肃省兰州市市区,但最新追踪记录则显示在上海运转中心航空中转站。该网站称收到该批资料的时候还未扫描,快递收件员已经取件在手,这也意味着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从快递员收件后便已经泄露。

  对于这些单号交易网站的数据来源,dh31网站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与快递公司内部有“合作”关系,不用担心是虚假单号。而“淘单114”网站则称单号来源于各地快递员,并表示快递员可能会出售单号赚钱,称加盟商每天会有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的收入。据了解,这些快递单号网站通过向发布信息的会员收取服务费或分成来盈利,有些网站则直接公开出售单号资源。

  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表示,除了电商企业可能泄露外,在快递公司方面多是由一线的收派员或负责录入信息的工作人员泄露,一些小型快递公司或网点定价低、本身利润就不多,通过出售快递单号赚取外快也是普遍的事情。

不法分子贩卖个人信息现象猖獗

  实际上,“一元包邮”案例只是网购市场个人信息乱象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网购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单号贩卖、甚至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事件都层出不穷。

  去年5月,江苏南京市公安机关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据介绍,许某等人通过办理假身份证冒领受害人申办的信用卡挂号信,并在网上购买受害人的个人征信记录(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信息)等资料,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现牟利,对信用卡管理秩序、公民财产权利造成了巨大损害。

  去年6月,上海奉贤公安分局在审讯一起非法经营现货黄金案的犯罪嫌疑人时,嫌疑人主动交代其客户资料是通过网上聊天购买的,而且信息非常详细。警方在调查嫌疑人使用的作案电脑时,警方发现电脑里竟存着全国各楼盘的业主信息、车主信息、快递订单等涉及公民个人的信息多达10亿余条。随机打开上海某高档楼盘的业主信息,房产面积、业主姓名、国籍、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

  近日,河南省宣判的首例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中,童某利用交通警察的特殊职业身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先后将数量相当可观的用户信息出售给他人,牟利6万余元。这类非法贩卖及购买个人信息案例层出不穷,公民的隐私俨然成为不法商家与其他不法分子赚钱的法宝,由此可见,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还存在监管漏洞。

应为用户隐私筑起防火墙

  客户信息的泄漏,不仅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诸如大量垃圾短信、商业广告等的频繁入侵,甚至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有关律师表示,个人若遭遇侵权可通过民法、刑法等法律来维护个人隐私权;同时,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对电商企业、快递服务业的监管力度;电商与快递企业应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化操作管理,提高快递单据的保密性能,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密机制,减少被动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机会,避免主动泄露用户隐私事件的发生。此外,消费者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将包括个人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快递包裹随手丢弃等,这也可能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途径。

  有关部门意识到了网络市场存在的严重的安全隐患,开始采取了相应措施。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次以法规形式出台保护政策,不仅对不法份子的违法行为也进行了严惩,还强有力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活动中合法权益,也督促电商企业采取更好的保护手段,并出台相关自律措施。

  作为消费者,如果发现个人隐私在网站被公开,可通知网站进行删除,但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及时获知个人的单号或信息是否被泄露,最好及时对这类网站进行举报。

■ 小编有话说

隐私泄漏渠道多,防范意识要增强

  网络越来越普及,连找工作都开始在网上找,各种兼职\全职\实习等招聘信息应有尽有,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混入其中,各行业的都有,开出诱人的条件,吸引广大求职者投递简历,进而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再次提醒广大求职者,在网上投递简历一定要谨慎,投递前要对公司信息多做调查、了解,防止上当受骗。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