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进入冬季,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冷不冷、会不会着凉。于是,毛衣、棉衣、羽绒……一件件往孩子身上套,家长生怕孩子冷着,却不怕孩子热着。孩子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怕冷吗?
面对孩子冷暖家长要理智
据了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患捂热综合征到医院就诊的孩子会明显增多。进入冬天,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生怕年幼体弱的孩子冻着,担心晚上睡觉时受冷,往往把孩子从头武装到脚。对此,儿科专家提醒,这种过度保暖暗藏健康隐患,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捂出毛病。常见的就是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常见诱因有:孩子穿得衣服过多,盖的被子太厚,裹的睡袋太严,或者室内使用取暖器、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设施,使宝宝身体周围 环境温度过高,宝宝犹如被放置在蒸笼之上。
新桥医院儿科副主任廖伟教授解释,婴幼儿的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健全,散热快,如果捂得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使机体处 于高热状态。这时,由于婴幼儿特别是未满月的新生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导致脱水,加上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被窝内又缺乏新 鲜空气,使孩子出现缺氧,从而致使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内环境失调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
西南医院儿科主任何念海教授提醒,家长不能因为天气一变冷,就马上给孩子添加大量衣服,裹得太多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衣物增减的标准,家长可以通过孩子手脚是否温暖、背部是否出汗来测试,原则上应以面色正常、四肢温暖、背部不出汗为宜。
一、背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试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汗水变凉后容易因背部湿凉而患病。
二、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疼,从而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天冷时给孩子24小时带上肚兜,是保持温暖的好方法。
三、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双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四、头凉
孩子由体表散发热量,其中1/3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甚至昏迷。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气血循环顺畅。
五、胸口凉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呼吸及心脏功能。同时,还容易造成内热。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伸展开,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因此,衣服的心胸部位不要过于厚重,否则会有压迫感。
添衣加暖切勿心急
一、靠手温判断冷不冷
摸小手冷暖判断孩子穿衣是否合适,是很多家长惯用的做法,其实这在冬天并不适合。因为手是长期暴露在外的,自然容易冷,即使你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加衣服,孩子身上都出汗了,小手也可能是冰凉的。家长判断错误,就可能导致孩子外感风寒,更容易感冒。
二、“蜡烛包”裹孩子
“蜡烛包”裹婴儿,几层衣服再加上棉布、毛毯包裹,甚至用绳子将身子固定,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还很容易对孩子的胸廓造成压迫,限制呼吸,影响肺部生长发育。建议家长最好给婴儿穿宽松的衣服。
三、室内空调温度过高
有些家长用空调将室温调到30℃左右,而室外温度往往只有几度。如此巨大温差下,孩子进出室内外,很容易生病。在宝宝穿得很暖和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注意定时通风。
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的这么怕冷,家长们千万不要因过度关怀而害了孩子,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三分寒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这个冷暖程度就需要家长们自己多多琢磨,因为每个孩子的体制和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这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要靠家长们了解孩子的细节(比如好动、或是安静),再根据判断冷暖的常识,就能把握孩子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