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三聚氰胺、黄曲霉素之后,又有一个新名词闯入消费者的视野——塑化剂。去年6月,台湾爆发食品行业塑化剂风波,让我们了解到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近日,又曝出酒鬼酒中含有塑化剂的消息,而且是越高档的酒中塑化剂的含量越高。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塑化剂风波再起 引发白酒行业危机
11月19日,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消息曝出,捅破了白酒产品中普遍含有塑化剂成分的这层窗户纸。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国人巨大的心里恐慌和股市的震荡。当天,酒鬼酒停牌并回应,一是质疑检测机构权威性,二是宣称酒类工艺中不使用、不添加塑化剂。
当日晚间,中国酒业协会(下称“中国酒协”)紧急发布声明称,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中国酒协还称,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为何全国白酒产品普遍含有塑化剂,白酒行业的自辩略显苍白。一些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样也有质疑者指出,白酒企业是为了增加白酒黏稠度而人为添加使用塑化剂。“由于消费者判断年份长的依据主要是通过色泽和黏稠度,所以有可能白酒厂家靠塑化剂来增加酒的黏稠度,标注年份越久的添加得越多。”
酒的年份越高塑化剂的含量越多?
食品中塑化剂成分是否有明确的检测标准?什么样的程度会威胁到人体安全?这是盘旋在所有公众心头的疑问。尽管塑化剂在空气、土壤和饮水中广泛存在,不可能苛求产品完全不含有塑化剂,但是产品内含有多少塑化剂,不能成为食品行业“潜规则”,消费者对商品有知情权。
从酒鬼酒的检测样品来看,酒鬼酒中被指超标的是一种名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塑化剂,其含量为1.08mg/kg,在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中,该类型塑化剂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为0.3mg/kg,因此判断为超标260倍。由于没有对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业界对于是否按照卫生部规定执行还有异议。检测标准的缺失更导致检测方法的不确定性,“同一个样本,用同一台设备,采取同样的检测方法,但是检测出来的峰值差距非常大”。酒鬼酒是否塑化剂超标,这在有酒品塑化剂检测标准之前还很难有定论。
比检测结果更随机的是各酒企的应对,本次事件发生后,有酒企回应“已经不用普通塑料做瓶盖”,还有酒企自年初就将“和酿酒接触的塑料部分全部换完”。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中国酒协便提醒白酒企业提防塑化剂,这份“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引来了行业内部八仙过海的对应方式,再加之缺乏统一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白酒塑化剂标准的缺失,正如相关人士所言“行业内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媒体就曝光了”。可见,如果没有媒体关注,白酒塑化剂含量将依然是“行业内部问题”,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风险只能取决于商家的良心发现。比如茅台镇之所以早早开展“整塑运动”,就是因为贵州名牌产品“老干妈”出口欧盟时因塑化剂含量超标而受挫。如果相关食品塑化剂规范迟迟不出台,是否说明我国消费者只能食用相较于强制规范国家的“次等食品”?公众完全有理由了解白酒的安全性,而不是被行业潜规则决定自身的安全风险。
令人欣慰的是,商务部表示,目前白酒行业安全追溯体系正在试点。如果本次食品安全风波可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未尝不是公众的福祉。
塑化剂事件最早发现于台湾。2011年3月,台湾食品检查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检查食品时发现了塑化剂,4月份开始清查塑化剂到底有多大的食品添加范围。去年6月,台湾地区公布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17家厂商、747项商品被卷入塑化剂风暴。从被检出的产品来看,既有瓶装饮料,又有糕点、保健品,也有包括香精、茶粉、酥油、香油在内的食品原料,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
去年6月,中国大陆也对食品进行了检测,经过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显示,在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其中“染塑”产品有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江门市展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糕点,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引能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塑化剂对人体的伤害如下: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的多少,所以为降低经过食物摄取塑化剂,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第一,在选用食品容器时,可以少用塑料材质,改用高质量的不锈钢、玻璃和陶瓷容器。
第二,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而且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
第三,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装食用油和含油食品,在饮用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时少用更好。
第四,尽量少把塑料容器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化剂的溶出。
三聚氰胺、黄曲霉素、塑化剂,在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了,虽不能完全避免这些有害物质,但我们可以将伤害降低。不管是在商品的选择还是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上,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