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室内通风解决有道 新风系统闪亮登场

来源:重庆315消费维权网 2012/11/7 9:36:40 关注度:4502472次
 

  我们在关注室内环境的时候,很少关心到我们自己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究竟对室内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氧化碳究竟需要多高的含量,就会对我们的认知水平产生影响。近期,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者显示,在通风不畅的集体环境中,一个人周围的人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集合起来可能会使他思考的速度变得更慢。室内通风,对人的身体健康尤其重要,尤其是新装修的房子,更要注意。

室内通风对身体才好

  呼啸的北风已经袭来,关闭窗户成为常态,但通风又成了大问题。没有装修的业主还可提前做规划,但对于一些已经装修完毕的业主来说,还能否在不大动干戈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呢?专家表示,这个愿望可以通过适当的通风系统来实现。

  新风系统帮助通风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门窗密闭性能的同时,它也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一个问题:门窗密闭性能的提高一方面使热能不轻易流出,维持了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环境,但另一方面,也阻隔了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在寒冷的北京,直接开窗是很有效的通风方式,却导致热量大量流失,让人倍感不适,尤其是对于平开窗或者推拉窗的居室尤其明显。那么,如何能舒适地实现室内通风?记者了解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依靠新风系统。

  所谓新风系统,就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则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通过电机系统或者室内外的正负压,使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需要。有的产品还可以实现在送风的同时对新风过滤、杀菌或者热回收,实现室内的热量互补。

  不同产品各有优劣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新风系统也分为好几种类型,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居室的需求,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房屋特点和装修情况来选择。

  简易窗式通风器不实用

  网络商家出售的窗式通风器种类众多。其中一种简易的窗式通风器,其主要依靠室内和室外气压的不同实现自然通风,还有的是电机式窗式通风器,除窗式通风器外,依靠一台电机来实现强制通风,使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北京秦海赛伯瑞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仁侠介绍,以上两种都是早期的产品。自然窗式通风器是最简单的一种通风方式,只是在窗户边上加装窗式通风器即可,安装简便。对于南北通透的房屋来说,通过南窗北窗各装一个简易窗式通风器,在冬季室内气压低于室外气压时,能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但其他季节通风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而电机窗式通风器的风机结构较小,腔体里容易出现故障且噪音较大,目前也较少使用,因此不建议消费者选用。

  窗式新风安装限制低

  李仁侠介绍,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窗式新风系统由窗式通风器、保证排风量的动力装置——风机、可选择多种通风状态的控制器这三部分组成,其进风口和出风口都在窗户边安装的窗式通风器内。

  据了解,一般10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屋,安装这个系统只需一个风机,每个房间各安装一个通风器,另有一个可选择每天通风状态的控制器。有的通风系统还带有空气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室内的VOCS(有机挥发物)和二氧化碳浓度,让人对室内的空气污染物一目了然,依此决定是否需要通风换气,比单纯依靠人体反应更灵敏有效。一般而言,低配置的此种系统3000-5000元,高配置的在7000-8000元左右。

  特点及安装条件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从窗户或者玻璃上开口当做进风口和出风口,除了需要将风机安装在阳台、厨房等合适的位置外,不会破坏室内的装修外观和墙体结构,特别适合已经装修完毕的业主使用。当然,若在装修之前就确定安装,更便于风机的隐藏。不过,其在通风过程中无法实现能量回收,会将冬天室内的暖空气和夏天的冷空气直接排出去,给供暖和制冷带来更大的压力。

  选购指南

  1.除了看产品性能外,对于临街的消费者来说,需要关注通风器的隔声性能,避免隔声性能不佳的产品在通风的同时给室内带来噪音污染。李仁侠指出,消费者可以在购买通风器的同时询问产品的隔声指标多少,有无相关检测报告。

  2.如果想对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需选择正压系统的窗式新风系统,这种系统有一个进风口多个出风口,可安装hepa等过滤材料,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

  3.通风量的设计应科学合理,适时适量。人对新风的消耗量是有相关标准的,在选择新风系统时,消费者应根据标准和产品综合衡量选择。

  〖小编有话说〗

  最近气温骤降,很多家庭为了保暖而减少室内通风,而室内温差过大以及干燥的居室环境,很容易导致多种疾病,大家要注意哦!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