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全食品,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由来已久的误解。几种常见的误区,例如:“食品安全应该零风险,食品应该100%安全”。事实上,食品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入或产生危害,要求“零风险”的安全食品不太现实。那么如何在眼花缭乱的食物里挑到相对健康的呢?
“安全食品”挑选有道
1、不可能存在零风险食品
什么样的食品既健康又安全?从理论上,有三大要素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安全——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健康;营养——保证食品具备应有的营养以满足健康之需;食欲——具备食品应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对于安全食品,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由来已久的误解。几种常见的误区,例如:“食品安全应该零风险,食品应该100%安全”。 江南大学教授、食品安全专家钱和认为,事实上,每种食品的安全质量都有一个从产生、形成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质量,不可能有完全零风险的食品。另一个误区则是:“吃了含致癌物的食品就会得癌。”任何食品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例如对糖尿病人而言,葡萄糖在血糖高时无疑就是毒药;但在低血糖时,又是救治的良药。而一些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也要先看摄入量的多少。物质对机体产生危害需要一个剂量上的积蓄过程,只有在长期摄入危害物质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机体产生危害。因此,平衡膳食、科学膳食能够保持饮食的安全。
“重视化学性污染,忽视食源性疾病”的观念也必须纠正,食源性疾病指凡是通过食入病原体而患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此类疾病已成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根据国内外历年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显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占比最多。最后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全天然的食品就安全”。事实上,河豚鱼、毒蘑菇、四季豆等天然食物,都需要谨慎处理,否则就有中毒的危险。
2、“七字诀”助你挑选健康食物
那么,如何挑选健康安全的食品呢?
挑选食品要谨记“七字诀”,对于“艳、白、长、反、小、低、散”的食品最好敬而远之。
“七字诀”并不难理解:“艳”是指外表过于艳丽的食品,对于任何色彩过于艳丽的产品,都应保持警惕性;防不正常的“白”色,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二氧化硫、甲醛等增白剂的危害已经不需多言,这些增白剂虽然已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剔除,但是仍然有少量不法企业在使用。目前仍在使用的增白剂还有二氧化钛等,其危害虽然仍没被明显界定,但是影响不容被忽视;远离保质期过“长”的食品,这是因为过长时间的保存会产生一些化学和物理的变化,改变食品本身的风味和口感。会大量损失食物本身的营养物质,失去食品本身的食用意义,此外,防腐剂的过量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反”季节的食品也应当警惕,从中医上来说,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和水果,也违背了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与正常当季菜相比,只是形似,更加无法达到当季菜的营养水平,而且由于产地与销售地的脱离,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营养流失;反季节蔬菜大多来自于大棚种植,这一生长方式不利于农药降解,使其大部分残留在蔬菜上;光照不足,若施用氮肥不当,使硝酸盐含量偏高;而且,为提早上市多挣钱,这些果菜有可能被使用催熟剂。
另外需要注意的则是“小”作坊式的食品商家。一些小摊小贩、无照经营的商家,难免可能存在着加工原料来源不清、加工设施和环境恶劣、操作人员卫生状况不确定等情况,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而“低”价格背后的猫腻也需要洞察。例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最便宜的空胶囊万粒只要40元,与贵的胶囊价格相差四倍以上,如此便宜的空胶囊不可能有质量保证。此外,还要防“散”装食品。散装的食品长期与空气接触,容易造成营养成分损失,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微生物作用下,也可能导致食品被微生物污染。
3、不要混淆保质期与保存期
食品人人会买,但你懂得看食品标签吗?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必须包含: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缺一不可。当复合配料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有规定名称,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则不必将原始配料标出,但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
其中,一般在食品包装背面靠上位置的是配料清单、营养标签、添加剂,其将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可以从中看出食品的构成成分和添加剂内容。
“食品的保质期与保存期不一样。”钱和表示,食品的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而保存期指的是最终食用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正确选购食品,有几项原则:主料有营养、辅料要少,少买添加物较多的深加工食品;选择正规的商店或者销售场所,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应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如儿童或老人)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不盲目追随广告。
如何选择猪肉
购买猪肉时一定注意猪肉身上是否有蓝色的检验检疫章。
如果是死猪肉,周身的淤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血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有腐败气味。
猪囊虫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囊肉会使人得绦虫病,如果人间接吞下虫卵,也会得囊虫病,后果严重。
辨别注水肉,要看肉是否不耐存,表面有水光,切面淡红色,脂肪呈淡红色;注水肉肌纤维肿胀,手摸有水感,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大量繁殖,手摸表面会粘手。注水肉指压凹陷处不易恢复,没有弹性,断面有液体流出。
有没有“瘦肉精”,要看猪肉是否具有脂肪,如猪肉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此外,“瘦肉精”猪肉外观特别鲜红,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如何识别 受过污染的鱼
识别受过污染的鱼,可以从鱼的外观、气味等方面做出判断。首先看鱼形。污染较重的鱼,其鱼形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尾脊弯曲僵硬或头特大而身瘦、尾长又尖。这种鱼含有铬、铅等有毒有害重金属。
观全身。鱼鳞部分脱落,鱼皮发黄尾部灰青,肌肉呈绿色,有的鱼肚膨胀,这是铬污染或大量使用碳酸铵化肥所致。
辨鱼鳃。有的鱼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如果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这些鱼大都是被污染的鱼。
瞧鱼眼。有的鱼看上去体形、鱼鳃都正常,但其眼睛浑浊没光泽,有的鱼眼球甚至明显向外凸起,这也是被污染鱼。
闻鱼味。被不同毒物污染的鱼有不同的气味。煤油味是被酚类污染;大蒜味是三硝基甲苯污染;杏仁苦味是硝基苯污染;氨水味、农药味是被氨盐类农药污染。
【小编有话说】
这是一个追求数量、追求速度、追求结果的时代,交通越来越发达,保鲜技术越来越高明,“人造”技术也可谓已炉火纯青,几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伴随“吃”的越来越方便多样化来的是病人的年轻化,小孩子的提前发育。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是大好事,不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商人们你们能否多一些情怀,少一些利益,今天忽略着的,就是时代正站在明天呼唤着的------绿色、环保。最后的胜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