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一些自称售楼人士的爆料里,9~11层是黑色楼层,而6~7层就是黄金楼层,这样的说法影响范围很广,也有很多人相信,然而这到底是真是假,你有没有想过呢?
不少人在买房子这个问题上,都有这样的观念:
我们买房子时,不考虑地理位置,最关心的是空气质量、光线和附属配套设施。要说空气质量的话,不过也有人说9-11楼正是扬灰层,脏空气流动在这个位置就差不多停顿了。可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房子多是高楼大厦,房子之间相互遮挡光线,底层的光线也容易被楼上的楼层遮挡,楼层太低光线不够充足,也相对潮湿,空气循环也不是很好。要是离交通主干道近的低层房子环境更差了,靠近地面的空气污染更重。
这到底可信不可信呢?环境科学研究院一篇名为《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的论文做过这样的实验:
选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内325 m高的气象塔,在铁塔上分别选取距地面8、6、32、47、64、80、100、120、140、160、180、200、240、280和320 m等15个平台处设置慢速响应的风速、温度、湿度(8层)观测仪器。
结果显示,总体而言,ρ(PM2.5)表现出了随高度增加而显著递减的趋势。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在秋季,距地面8~32 m范围内,ρ(PM2.5)变化不明显;在64 m处,质量浓度的衰减幅度为19%;100 m处,质量浓度有所升高,衰减幅度降至13%;在180和240 m处,质量浓度的衰减幅度分别31%和36%。在监测高度内,质量浓度衰减幅度最大的点出现在320m处,该处ρ(PM2.5)均值是8 m处的52%。
在冬季,距地面8~64 m范围内,ρ(PM2.5)均值的衰减幅度为17%。随着高度的继续增加,ρ(PM2.5)均值依旧保持较大的衰减幅度。在100和180 m处,质量浓度的衰减幅度分别28%和38%。而180~240 m这段区域,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与秋季类似,监测高度内,质量浓度衰减幅度最大的点依旧出现在320 m处,该处ρ(PM2·5)均值仅为8 m处的58%。
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冬两季ρ(PM2.5)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呈对数递减的规律,在这两个季节,高楼层的空气质量比低楼层的要好。
对于扬灰层,有物理专家指出,10层左右是“扬灰层”的说法是不符合大气物理常识的。因为在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尘是不会停顿的。灰尘在距离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气平流层都不会停下来。也就是说,一般普通高层楼都没有所谓的扬灰层一说。扬灰层只是一种说法,并未科学测定。
〖小编有话说〗
看过上边的描述,大家心里有数了吧?小编认为,黄金楼层和黑色楼层的说法显然不够科学,因为在不同的地区、城市,甚至同一座城市当中的不同小区都有显著差异,每个地方的地貌、周边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等都会影响建筑楼层的空气质量。所以如果真的要参考些什么,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远离工业区、周边环境好、车流不多的地方更合适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