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警示

骗子花样多 小心别上当

来源:重庆晨报 2012/8/7 11:25:10 关注度:455441次
   骗子的手法层出不穷,关于诈骗的新闻我们报道了很多,不幸的是,每天仍然有不少人饱受诈骗之苦。

    提防骗子,一方面需要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让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报道的三个案例,希望能从他们的遭遇中总结出些有用经验。 

    【俗语云:宁交口拙舌笨的实心汉,不交油嘴滑舌的机灵鬼】

    能说会道的准女婿

    骗了丈母娘十几万

    刘小菊一直以为,女儿找了个能干女婿,哪知,他承诺的找工作买房子的事一件都没办成

    关系打点费、教师资格证、房屋首期款……24岁的田国辉从未来岳母家拿走了10余万。

    田国辉曾经告诉女朋友王沙,他干爹是开发商,大渡口法院某法官跟他很熟,某学校教导主任和他的关系也非比寻常。王沙及其家人都信了。然而,当民警介入调查后,一家人才发现,他们被这个弥天大谎欺骗了四年多。

    他要帮女友找好工作

    田国辉,1988年4月18日出生,初中文化,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人。2007年10月,他与家住大渡口跳蹬镇的王沙经朋友介绍相识。同年底,两人开始谈恋爱。那时,王沙在一私人单位做广告设计。田国辉觉得她工作太累,就让其辞职,并表示自己跟某学校教导主任关系非同一般,可以帮忙介绍到该校做会计。

    “他说到学校上班,必须要教师资格证,要花钱。”听完此话,王沙就看了看母亲刘小菊,刘小菊很明白女儿的意思,眼看两个孩子感情好,当场表示同意拿钱,分三次拿给田国辉1.4万。

    此后不久,田国辉又告诉王沙,在学校找财会工作需要找老师带,拜师要给师傅钱。于是,刘小菊就特地装了一个3000元的红包给田国辉。

    “小王啊,我是某学校的杨主任。你的工作已经落实了,现在需要落实一下你家的实际住址。”果然,一位自称杨主任的人给王沙打来电话,称会将录用通知书直接寄到家里,收到通知书后就可以直接去上班。

    4万多元换来张假证

    随后,田国辉就带着王沙到大渡口区某小学去见师傅,可刚走到校门口,杨主任又电话来过来了,让王沙学校门口等,田国辉一个人进学校即可。大约半小时后,田国辉走出校门,说他已经联系好师傅了。“我又多问了他两句,他还不高兴。”由始至终,王沙都不知道那位师傅长啥样,也不知道杨主任是谁。

    没隔几天,田国辉在交谈中,很正式地告诉王沙,称要进学校工作,得拿3000元去打点该校的杨姓教导主任。王沙告诉刘小菊后,刘小菊很快给了。后来,田国辉又称学校方面需要预缴社保金,刘小菊便又拿3000元给王沙。

    一个星期后,田国辉到王沙家玩,拿出一个写着王沙名字的教师资格证。“很高兴,觉得他真能干。”当时,王沙一家人都相信那是真的。母亲刘小菊当场给了他2万元。

    “整个过程太长了,很多细节都记不太清楚了。”刘小菊说,还好每次给钱,她都有记账。关于女儿的工作,她从账本上看到一共分10余次给了田国辉4万多元。由于工作迟迟未能解决,去年12月27日,王沙到教师资格证的发证单位去查询,才发现证书假的。直到现在,王沙的工作都没有着落。

    他说开发商是他干爹

    几乎与介绍工作同时,田国辉还在帮王沙做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买房子。“他说大渡口步行街开盘的某开发商刘总是他的干爹。”他告诉王沙,外面卖70-80万的房子,如果他出面帮忙,只要50万元一套。刘小菊一听,觉得十分高兴。

    2009年底,田国辉就陪同王沙、刘小菊夫妇一起到某楼盘售房部去看房。“我们确实看见他和售楼部人员很熟,打招呼感觉都很亲切。”当时,刘小菊看中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但没有现场定下来。

    一个星期后,王沙打电话告诉田国辉,父母考虑好了,就定那次看的那套,同时让到她家拿定金。于是,田国辉从刘小菊手里拿了2万元定金,又过了几天,田国辉拿走4万元首付款。

    在刘小菊看来,这个未来女婿不仅能说会道,还拥有比较强大的社会关系网。去年初,田国辉将办下来的房产证给了刘小菊。同时,也拿走3万元感谢费。刘小菊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去年8月,夫妻俩到售房部去咨询,准备接房时,售楼部肯定地表示那套房根本没有卖。

    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刘小菊赶紧将房产证拿到房管局去查,结果对方告知这是个假证。

    “其实,我只认识售房部的小朱。”田国辉告诉巴南区检察院办理此案的检察官,称看房那天,他直接去找过小朱,所以看上去跟售楼部很熟。去年初,他通过电话,花1000元办了一张假的房产证。

    恋爱谈了四年多,田国辉以找工作和买房为由,向未来岳母家拿了10余万。“他说要跳楼,因为我们逼他还钱。”这一切被识破之后,田国辉曾以死威胁。

    目前,巴南区检察院正在办理此案,昨日田国辉已被提起公诉。(文中人物均系化名)记者 袁婧

    分析:多方求证

    诈骗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刘小菊的遭遇就是这种情况,骗子不断地制造假象,利用了受害人的善良,让受害者一次又一次的上当受骗。

    要防止这种情况,首先端正态度为第一重要,无论是婚恋、还是普通交友,自己先正确审视自己,不要有不良目的,你想算计别人,别人也会算计你,然后要做到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无法判断的事要多方求证,以免被人利用。

俗语云: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女老板接个电话

    蚀财五万多

    唐芳40岁,与朋友合伙在杨家坪开了家房产中介公司,最近生意不好,她在家里休息。结果遇到了“公安厅”的打来电话,唐芳相信了“公安厅”的话,为此她损失了5.3万。昨日她匆忙跑到杨家坪派出所报案,报案时她的朋友责备她,平时都很精明,不晓得是为啥头昏,犯了糊涂。

    陌生电话把她吓慌

    昨天是星期一,在家中休息的唐芳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带点广东口音。“你是唐芳吗?”“我是!”唐芳以为是买房的客户。

    “我们是广东公安厅的的,我们发现你的银行卡上的账户资金有异常,有人在使用你这张卡。可能有人用你的卡在广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听到违法犯罪几个字,一辈子都老老实实的唐芳头都大了。不过冷静下来,她觉得有些不对劲,连忙问,“我的卡都在自己身上,没有交给过别人啊?”

    “公安厅”的立即道,“那有可能你在使用时,或是你的父母使用时,泄露了密码,被人盗用了。”

    唐芳忙道,“那怎么办?”“公安厅”建议她立即报案。

    5万多元全部转走

    对方随后将电话转接到“公安厅经侦队”。电话中的“办案人员”先是详细询问了唐芳的姓名年龄,然后提醒她,“你这种情况,在全国已经发生多起。账户内的资金,现在已经非常不安全了,你赶紧去银行,把资金打到我们公安厅账户上来。”

    为了自己的现金不受损失,唐芳连化妆都顾不上,慌忙出门,将卡里的5万多元,全部汇入到其账户内。

    汇完款后,唐芳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过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唐芒赶紧又重新拨打电话回去,结果一直无法接通。唐芳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在杨家坪派出所,记者见到唐芳面容憔悴。唐芳说,现在房产中介生意不好做,那是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唐芳的朋友在一边还责备她,“你平时恁个精明,买件两三百的衣服,都要和别个讲价还钱。真的不晓得,你当时想啥子,脑壳昏的吗?”

    记者 李澜 实习生 彭浩

    分析:保持冷静

    诈骗,是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电信诈骗”就是用虚构的事实,造成当事人的恐慌心理,便其作出不正确的判断。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注意,在遇到任何突发事件时,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另外,任何涉及到银行账户信息、资金钱财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及时通过可靠渠道进行证实,多了解保护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的常识,绝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俗语云:你想别人的马褂子,别人还想你的长衫子呢】

    女孩求包养

    蚀财又失身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小学生都知道,可如果真的有一套房子从天而降,你是伸手去接呢,还是快点躲开?女孩的想法是:天下不一定都是骗子,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她忍不住伸手去接,结果……

    大款说来就来

    李菲(化名)是一个20来岁女孩,在南坪某大型洗浴会所工作。平时,进出会所的富豪多的是,李菲和其他90后女孩一样,偶尔也做做灰姑娘的白日梦,奢望一段完美的邂逅。

    今年2月29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一切平静。下午2点,李菲正在上班。一名40多岁的男子进来,问李菲会所里有没有人被包养,有没有姐妹想要被包养。

    李菲诧异,感觉这人多半是骗子。男的见李菲不相信,把她拉到一个没人的包间,拿出一大叠现金,在手里晃了几晃。还拿出一张协议书,大概内容是他曾经包养了一年轻女子,包养费用是3万元一个月。

    “天!竟有这样的人……”她依然没有完全相信,不过继续看戏的兴趣更浓了。聊完之后,男子就摊牌说他想包养李菲,问她愿不愿意。李菲心里有些乱,一时分辨不清,但又害怕看走眼,错过一个捞金机会。“聊到这里,再说吧。”李菲没有答复。

    当天下午,“大款”给李菲打电话约她出去吃了饭。

    白送一套房子?

    第二天,大款男给李菲打电话,约她出去看房子。他说,要给李菲买一套房子。于是,两人一起到陈家坪和沙坪坝石碾盘去看房子,看完房,吃完晚饭,逛完街,大款男提出,一起找家宾馆开房。

    次日早上刚起床,大款终于开口兑现承诺了:“我对春风与湖的房子比较满意,首付5万多,但身上没带这么多,还差几千块。你也出一点,反正那房子跑不了,以后都是你的。”

    两人一起来到附近银行,李菲取了6300元钱给了该男子。

    此后,大款男的手机无法联系上了。李菲醒悟时,已经晚了。

    今年3月10日,人间蒸发的“大款”唐某被江北警方抓获,并追回了李菲被骗的6300元。

    在庭审时,41岁的唐某供述,平时打工时,每月收入最好时也3000块左右。他是单身汉,想从会所小姐中寻找性伴侣,在和李菲聊天时,听对方说每月收入几万元,就想骗她的钱。

    沙区法院昨天以诈骗罪判其拘役5个月,罚款4000元。 记者 封璟

    分析:无欲则刚

    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判断,骗子就是利用了受害人想不劳而获的贪婪心理。其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这一类骗局最多,先放出一个巨大的诱饵,使其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然后伺机骗取钱财。

    提防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当事人自身的谨慎防范,首先不能有贪便宜的心理,无欲则刚,骗子就无从下手。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