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在全国医学院校控烟能力建设项目研讨会上,对控烟效果表示无奈。她希望能提高中国烟草制品的税率,以促进香烟提价。她说:“如果中国的香烟价格提升1元,可挽救300万人的生命。”
(8月2日中国新闻网)
“提价控烟”其实是老调重弹,也是一个馊主意,已让人们听得很腻烦、也很乏味。虽然我国始终将烟草作为限制产业,寄望于以高税率产生“以税控税”的效果,但却事与愿违,偏离了初衷。由于烟草行业的高税率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因而烟草产业也就成了地方政府怀抱里的“宠儿”,一直受到“保护”。
不知姜垣所谓“烟价加1元挽救生命300万”的论据何在?笔者倒是觉得提高烟税进而推高烟价,并不能挽救吸烟者的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吸烟高度成瘾者来说,烟草消费是他们的“非必需的必需品”。高税高价一方面会促使高度瘾的烟草消费者转而吸用价格低廉的卷烟,或者改吸旱烟、水烟等;另一方面会扩大烟草生产经营企业获利空间,也可能会刺激那些“地下烟厂”更加不惜铤而走险生产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以低于正品价格投放市场牟取暴利。而低档卷烟和旱烟、水烟、假冒伪劣烟中的有害成分更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危害更大。因而提高烟草制品税率后,不仅不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还会加速他们的死亡。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于身份地位较高者来说,市场上的高档香烟很多都是“买的人不抽,抽的人不买”。这类消费者一般都存在着“买高不买低”、“越高越要买”的逆反心理,因而高税高价还有可能会成为“灰色消费”的催化剂,进一步刺激高档香烟的“灰色消费”。可见那些吸用高档香烟者也并不会因香烟涨价而少吸烟,那又何以能够控制得了他们吸烟、“挽救”其生命呢?
因此,笔者奉劝有关专家别再重弹“提价控烟”的老调,而应该把控烟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对烟草行业“去产业化”上来,把控烟禁烟落实到严禁在室内和公众场所吸烟、禁绝发布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禁止在影视作品里出现吸烟镜头、加大校园控烟力度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等具体行动之中去。黄栀梓(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