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二度“约谈”中粮和益海嘉里,希望两大巨头能够保持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稳定。此前,鲁花花生油在北京地区提价15%,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花生油与中粮旗下的福临门花生油也各有8%-10%不等的调价,新一轮的食品油涨价潮一触即发。
对于今年1月杀进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油脂”)而言,究竟能在此轮价格调控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们暂时没有涨价计划,国家发改委那边也没有找过我们,中储粮现在的食用油体量太小了,对市场带动不起任何影响。” 7月30日,中储粮油脂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2011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销量达到700万-800万吨,每年市场增长幅度在5%以上,而到今年年底,中储粮油脂的最高产能不过20万吨,所占份额尚不到食用油市场整体比例的3%。
中储粮“入市”争议
2012年1月,中储粮油脂推出了名为“金鼎”的5升装和1.8升装小包装食用油。从踏入粮油市场的第一刻起,亦官亦商的中储粮油脂就备受争议。
成立于2000年的中储粮受国资委直接管理,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及储备油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顶着宏观调控的光环,中储粮油脂每年可以从母公司中储粮管理总公司那拿到最低价格的大豆原料。
中储粮油脂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庆荣称:“中储粮的优势主要在于加工成本可以比益海嘉里与中粮减少6%。”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储粮“跨界经商”,虽然表示主要目的是宏观调控以求稳定市场价格,但基于其特殊身份,业界难免会怀疑其是否对市场造成消极因素。事实上,这主要取决于中储粮执行政策性行为与市场化经营是否存在明确界限,一旦两者存在交叉,则难免会出现“与民争利”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一方面上游原料充足,还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仓储,配套设施齐全,而更重要的是价格优势,中储粮的竞争性产品无盈利压力,因此在定价上必定可优于其他产品。”周思然表示。
不过,中储粮的高层却坚称,涉足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是为了帮助发改委稳定终端价格。
“维稳”的现实尴尬
然而,半年多之后,中储粮油脂却不愿多提“调控”一事。
“1000箱的金龙鱼我可以1个月就卖完,但是500箱的金鼎我足足卖了4个月,产品周转太慢,挤占我们经销商资金,以后不会再进了。” 7月31日,上海浦东川沙十八铺农贸批发市场浩琴粮油经营部的店主刘琴告诉本报记者。浩琴粮油曾是中储粮油脂在上海地区发展的第一批传统渠道经销商
根据中储粮向媒体公开的扩张计划,“金鼎”将在年内将进入江、浙、沪、津的两万多家超市及零售终端,但眼下,中储粮油脂的渠道铺设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应记者要求,中储粮油脂人士向记者提供了4家上海地区的经销商名录,这些经销商均分布在浦东川沙、闵行、嘉定等偏远郊区,且网上也无法查询到任何相关企业信息。
“有的经销商体量很小,你在他店里也未必能看到金鼎的堆头,有的经销商我们已经解约了。”中储粮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经销商们对记者的说法却是,中储粮油脂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优惠条件,在首批进货卖完后,他们主动拒绝了中储粮方面的进货要求。
“低价”曾是“金鼎”营销策略中主打的一张王牌,王庆荣曾对外表示:“金鼎品牌会采取跟随战略,总体价格上我们将会比中粮和益海嘉里低3%-5%。”
然而,“低价”策略并没有给金鼎带来成功。根据中储粮油脂另一经销商花冬英的说法,尽管金鼎价格上更便宜,但顾客觉得金鼎和金龙鱼、福临门并不是同一等级的产品。
在每箱180元的这个区间上,中粮已推出了"润记"食用油、而益海嘉里则推出了"红狮",这两大品牌在价格比金鼎更有优势,完全阻挡了金鼎的势头,使得金鼎与金龙鱼和福临门一较高下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现在不用去谈什么维稳,发改委也不会来找我们,因为现在中储粮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小了,即便维持原价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自身。”前述内部人士称。
因此,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民提出了目标,要求中储粮油脂在未来五年将产能达到100万吨,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目前,中储粮油脂将这一目标分拆,计划在2012年底,产能先要突破20万吨。中储粮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说:“我们正在加紧对KA超市渠道的拓展,争取在9月份的时候能够打进北京的一些超市渠道,以帮助消化产能,一些二三线城市的超市渠道也在考虑之列,但上海暂时还没有计划。”
该人士表示,粮油批发店与农贸市场依然是中储粮方面的首选渠道,这个方面会进一步加大投入。与此同时,为扩充产能和产品线,除金鼎以外,中储粮又推出了“华鼎”食用油品牌。
“华鼎除大豆油外还生产菜籽油,但和金鼎不同,华鼎只会走传统批发渠道,而价格也会更便宜。”该人士介绍说。
他还透露,其生产基地目前除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和与京粮集团合建的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外,又新添了数个OEM代工工厂,不过对产能的贡献尚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