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桂湖老年公寓,一位老人正在看报。 记者 徐元宾 摄
走在街头巷尾,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538.9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六位。这些老人中,需要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老人约25万,但目前能提供的养老床位仅11.5万张,缺口巨大。而据预测,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637万人,届时,需要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老人将更多。
明天,我们去哪里养老?对此,本报记者就社会养老服务展开调查。
等了两年 未住进养老公寓
“没得床位,还要继续等!”昨日,市民陈先生从新牌坊桂湖老年公寓走出来,掏出手机拨通电话说。
陈先生今年46岁,做商贸生意。他告诉记者,他父母同年出生,明年就满70岁,家里没人照顾,他打算找家老年公寓,让父母安度晚年。陈先生说,他妹妹住在上海,多次请父母过去,但父母不愿意。5年前,他把父母接到家里。但是他和妻子每天都要与客户谈业务,很晚才回家,第二天父母又很早起床去锻炼身体,常常几天见不到面,后来父母干脆搬出去住了。
“我们也请过保姆。”陈先生说,因为生活习惯与老人不同,几个保姆都没干多久就辞职了。
“父母年纪大了,单独住我们不放心,打算找老年公寓。”陈先生说,这两年考察了不少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南岸、江北、渝北、九龙坡、巴南等地都找了,只有几家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比较满意,但是都住满了。陈先生说:“没想到给老人找所老年公寓,比给小孩子找所学校还难!”
2000人排队 入住需等3~5年
养老床位真的“一张难求”吗?昨日,桂湖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栋老年公寓共310张床位,全部住满了。
“我们这里交通比较便利,又有一个小湖,很多老人都想住进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登记想入住的老人超过2000名,现在登记的至少要等3~5年才能入住。老年公寓开设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别护理项目,价格最低每月1450元。
86岁高龄的曾婆婆对记者说,她住进来3年了。在这里,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9点多睡觉,生活很有规律,隔天医生会来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健康状况也有保障。“一大群人住在一起说说话、锻炼身体,生活过得开心。”曾婆婆说。
在渝北区金紫山的梦圆老年公寓,记者了解到这家老年公寓由龙塔街道投资1400多万修建,2007年投用,由重庆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是一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现有床位134张全部住满,而已报名等候入住的老人达1000余人。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现有500多张床位全部住满,还有800名老人排队等待床位。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现有580张床位,收费标准从1400元到2500元不等,尽管从去年7月开始已停止排队登记,但是目前依旧住满了老人,而且还有200多位老人在等待床位。
床位不足 缺口达13.5万张
“现在养老床位严重不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处副处长李洋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有城乡养老机构1354所,床位11.5万张。其中,城镇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266所,床位3.2万张;农村敬老院1088所,床位7.9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20.5张。
李洋说,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38.9万,其中,3%~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服务,7%~10%的老年人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8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照顾。也就是说,约有25万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服务,但机构养老床位只有11.5万张,缺口达13.5万张床位左右。
多种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居家养老
适合人群: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护理院养老存在一定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居家式社区养老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以房养老
适合人群: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异地养老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原因
七成亏损 中小机构被迫关门转行
模式单一 亟需推进多种养老模式
为何养老床位会出现如此大的缺口?市老龄办测算,一位老人到敬老院,月均花费700元,一年8400元。全市养老服务业产业“蛋糕”至少在20亿元以上。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大多数都亏了。”南山养老院院长蒋乙仙说,全市登记在册的179家民办养老机构,一半处在亏损状态,只有约三成盈利。30~150个床位的中小型养老院普遍亏损。蒋乙仙表示,这些养老机构环境和服务档次上不去,入住率不高导致亏损。加上资金实力不强,经营陷入困境后无钱继续投入,最终关闭或被迫转行。
“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没提供医疗服务,老年人基本不选择。”蒋乙仙说,目前,经营比较好的几家社会养老机构均与附近的医院有合作,这让老人和亲属都放心。南山曾有一家老年公寓,投入8万有30个床位,由于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又缺护理人员,半年没有一位老人入住,这家养老机构最后只好转行做了农家乐。
知情人士透露,阻碍民办养老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土地。在主城区新建养老机构,一个床位占地面积(含公共用地)约20~30平方米,其开发成本约15万~20万。因此,一般购地建养老院需10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对有实力的企业缺乏“吸引力”,也导致整个行业无法提档升级。
“民办机构没法与公办机构相比,公办机构资金投入、人员开支都有保障。”渝中区红叶敬老院负责人说,民营养老机构很难得到社会捐赠和福利资金支持,不少机构关门歇业。
李洋坦言,我市养老服务设施的规模、档次和服务方式、水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养老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广泛推进,休闲养老、异地养老等也有待引导发展。
出路
“十二五”将建5000个养老服务站
政府补贴为部分老人购买居家养老
如今养老服务与实际需求已有较大差距,而据预测,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637万人,约30万老人需要社会养老服务。届时,我们去哪里养老?
“今后社会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处副处长李洋说,随着独生子女担起赡养老人的重任,一对夫妇要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四二一”家庭),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将受到明显冲击。
“我市将实行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李洋说,上月,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将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同时,我市将尽快出台《关于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计划到2015年,全市养老服务床位达到1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床位。
其实,部分区县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渝中区就规定,以自有产权房屋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给予4000元的奖励;租赁房屋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则给予2000元的奖励。
“我市还将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李洋说,能自理的老人更需要居家养老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将规划建设1000个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和4000个村养老服务站,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100%城镇社区和50%以上农村社区。同时,采取政府补贴,为贫困高龄、空巢、失能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解决养老服务社会化问题,我们还需要努力!”李洋表示,今后将积极开发各种老年服务产品,如农业生态养老、旅游休闲养老、异地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同时,探索“以房养老”、“消费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