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品,通俗说来,就是不含转基因,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生长激素,并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后销售到市场上的食品。
19日,记者走访了沃尔玛欣阳广场店、远东百货超市等,发现使用有机产品“新标”的产品不多,有十多种国内生产的有机产品。其中标志张贴得最规范的,是四川某品牌鸡蛋:不仅纸质包装盒上有认证机构的标志,还按规定贴上“中国有机产品”标志。标志下半部分是可刮开的涂层,刮开可见17位有机码。根据这串有机码,可在国家认监委的官网上显示鸡蛋的生产企业名称、认证机构、认证内容、认证期限等。
不过,其它如内蒙古产的麦片、吉林产的大米、甘肃产的玉米等产品,都没有按规定加贴新版的“中国有机产品”标志。记者统计了一下,按规定张贴了标志的,不及有机产品总量的40%。
不过,除了鸡蛋上的包装日期为本月11日外,其它的有机产品生产日期为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期间,即国家规定的新标志正式启用期限前。
“从新规定颁布到新标志开始推行,中间只有4个月的过渡期。这个时间相当短,可能有些获证企业还没来得及办完相关手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研究员邬清碧分析说。
据了解,此次换新标,目的是为了提高有机产品的监管力度。邬清碧表示,全国有23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认证标志。众多的标志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为部分不法企业钻空子提供了机会。同时,原有的认证进入门槛相对高,而后续的监管乏力,有的企业借机鱼目混珠,使得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失去信心。
为此,我国于今年3月1日颁布了连“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安德鲁·卢也称为“世界最严”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根据规则要求认证机构每年都对有机产品及生产环境作严格检测,企业才能获得有机标识,相当于认证有效期只有一年;检查必须覆盖所有的单位,如果是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认证机构还应到每个农户逐一抽样。
相关新闻
有机产品 缘何难见“重庆造”
本报讯 (记者 罗芸)在昨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各超市销售的有机产品,很少有 “重庆造”。“有两大原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研究员邬清碧解释:一方面,有些重庆企业生产的有机产品,并不是此时上市。如綦江赶水的双石草蔸萝卜,是在冬春季出产。另一方面,重庆生产的有机产品,规模小,产量少,往往刚收获便被抢购一空。如丰都县栗子乡种植的几百亩有机稻,“刚收完谷子,就被订购完了,很少有拉到市场上去卖的。”邬清碧表示,今年3月1日出台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对重庆企业还是有一定影响。去年底,我市有32家企业的13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系统的有机产品认证。而根据新《规则》中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蜂蜜、天麻等不能再申报有机产品,武隆一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云阳一家乌天麻生产企业自动失去申报资格。
而渝东北地区某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则准备放弃申报。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机产品产量小,即使利润较高,收益占企业利润的比例仍较小。新规则操作起来“很麻烦”,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精力去申请认证,不如放弃“有机产品”,做大“绿色食品”。
也有企业不嫌麻烦。今年5月16日,我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忠县的生态渔场迎来认证机构从北京派来的工作人员,现场抽样检测。
“现在不仅‘入门’难,每年保持获得认证更难!”三峡生态渔业公司董事长李家勇说,“更严格的认证过程,减少了有机产品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可能性,对我们来说,总体上是件好事。”据了解,新的认证申报成功后,加贴新标识的三峡生态鱼价格将有小幅上涨。
由于是遵循自然规律生产,有机产品对环境要求较高,价格较普通农产品高出3倍以上。在远东百货超市,记者见到,15个装的谷粮蛋,只要21.8元,相当于每只1.45元;同是这家企业的鸡蛋,加贴了“中国有机产品”标识的9个装有机鸡蛋,售价高达39元,相当于每只4.3元。
“我市两翼地区发展有机产品前景广阔。如果企业能严格自律、按有机产品生产的操作规程申报认证,可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有机产品,帮助两翼地区群众脱贫。”邬清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