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医生的好坏取决于他是否能把病治好。话虽这么说,一旦自己生病了,你的要求可能从抽象变得很具体:不只是希望医生把病治好,而且更希望他能尽快,治疗的过程中,从用药到手术都不要留下副作用,至少要尽量少;也不希望经历太多的痛,当然最好是无痛;也不要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至少得少耽误工作而且能正常生活,等等。
这些都是很典型很正常的要求。可是,就像以前所说,在诊断和治病的过程中,医生和病人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多数病人而言,他们除了这些愿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更无法知道医生的诊断是否专业、合理,所开的药是否合适,药量是否恰当,用药时间是否合适等等,所以,不管医生说什么、开什么药,病人只好听了去做。
表面看,医生掌握完全的主动,而病人是绝对被动,这对医生最为有利,让他们可以随意“宰病人一把”。实际上,存在于医生和病人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也给医生带来巨大挑战,使他们的工作很艰难,因为他们也希望病人认可自己的工作、尊重其专业判断,尤其是希望病人能满意并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来那家医院找这个医生。为了获得病人的好评,医生该如何克服彼此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障碍呢?
以感冒为例。在美国,如果是一般感冒去看医生,医生会讲:你不需要吃任何药,只要你多喝水或其他饮料或液状食物,给身体三天时间,就可以恢复;如果三天后还不好,你再回来。然后,医生让你空手而归。
在中国,如果医生让感冒病人空手而归,许多人会认为这个医生没水平、根本不懂,下次可能就不找他了!因为在中国,多数老百姓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觉得既然花钱挂了号、去看医生了,总不能空手而归!会觉得空手而归等于没看医生!尽管客观讲感冒是病毒引发的,人体遭到病毒攻击时会立即还击并产生抗体,发烧表明人体在做该做的事,只要发烧不超过三天,就没有问题,医生不应该开药打针。
我看到许多荒唐的事。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小孩一感冒发烧,就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很多抗生素、给打吊针挂水。如果医生不给开,甚至会骂医生。最后,小孩身体越治越弱。抗生素用得越多,身体的抗药能力越强,对药的依赖性也越高,帮倒忙。越是受教育少、迷信药的人,就越是非要医生开药不可。
中国社会对医生的预期如此,医生为了获得病人的好评,不会不配合,通常,给每个来访的病人都开药和挂水。在这个意义上,医生的治疗对策受制于病人与医生之间的知识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虽然这些做法会带来害处,不是专业上的最优决策,但这可能是这类信息不对称的社会代价。
在美国,普通大众的医学知识和对医生专业能力的信任程度可能要高些,所以,美国医生不需要以多开药和挂水来获得病人的好评。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二十六年,生过几次病,但从来没有医生给我吊针挂水的,也没有给我打针注射,跟中国医生的做法很不同。口服比注射、挂水更安全,因为口服让药物经过胃、肝、肾等器官的过滤保障,而注射让体外物绕开这些过滤、直接进入血液或其他体系。中国医生多开药,或许也有普通大众不自觉的贡献,我们只有看到医生开些有形药物,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