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曾先生拨打晨报热线反映:“我观察了几年,发现大型超市里面有一个问题,装蔬菜的筐子都用废旧报纸垫在里面。但报纸含铅等重金属,是不可以用来包装食品的。”
针对曾先生所反映的情况,记者展开了调查。
5月26-27日,记者连续2天走访了市内几家大型超市和盘溪蔬菜批发市场。调查发现:曾先生所反映的废旧报纸垫蔬菜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蔬菜运输中。报纸垫在箱内作隔层用的,其目的是保鲜。
用报纸保鲜,蔬菜很新鲜
5月26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内数家超市的蔬菜区。调查发现,货架上可供挑选的蔬菜都直接放置在深绿色的塑料菜筐里,蔬菜下方并没发现废旧报纸的痕迹。
“一般人不太容易发现,我所说的报纸,大都垫在装蔬菜用的白色泡沫箱里面,尤其以莴笋、生菜、油麦菜等叶子菜为多,在蔬菜上架前才看得到。”曾先生约见记者,并向记者“面授机宜”。
26日下午4点,石桥铺人人乐渝州购物广场蔬菜区,一位导购大姐忙着为货架上补充蔬菜。她将一个白色泡沫菜箱的盖子揭开,一同揭起的还有几张湿漉漉的废报纸,报纸下面露出了绿油油的油麦菜叶。导购大姐将废报纸揉成一团,扔进一旁的空菜箱中,而后左手拿起油麦菜,右手用刀将枯黄的菜头削掉一小截,再将发黄的菜叶片掐掉。挑完一层油麦菜,箱内再次出现几张废报纸。原来,这些报纸是作油麦菜隔层用的。
“这些报纸,不是我们超市垫进去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导购大姐介绍说,这批油麦菜产自云南,从云南装箱运到盘溪市场(超市蔬菜采购点)的时候就有。“箱子里面还有几瓶用报纸包起的冰水,它们的作用是为运输途中的蔬菜保鲜。”记者将团起的湿报纸一张张摊开,这些报纸都出自昆明。
报纸保鲜,运输中很普遍
昨天上午10点,记者在盘溪蔬菜批发市场见到,除油麦菜之外,生菜、西芹等同样产自云南的蔬菜品种,也都用废旧报纸作隔层,放置在白色的泡沫菜箱里。
另一类普遍用废旧报纸作隔层的品种是西红柿。无论产自四川,还是产自更远的银川,都可以透过黑色的塑料箩筐,看见垫在西红柿与箩筐之间的废旧报纸,报纸上的成都、自贡、银川等字样,也直接标明了其产地。
在盘溪市场B栋楼下靠近警务室的一个门面前,一位姓黄的老大爷将湿报纸一张张地理出、平摊,等待风干。他说这些报纸都是零售之后的菜箱里剩下的,“在云南,这些报纸是装箱的人花1元钱/斤买来的;而现在,晾干之后只能卖1角钱/斤了。”黄大爷说,没有这些报纸以及每个箱子里的瓶装冰水,这些蔬菜在20多个小时的运输过程中,早就闷坏发蔫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采用报纸保鲜。在盘溪市场,记者还发现了其它的保鲜方法。例如,产自陕西的莴笋、产自云南的黄秧白,就是用草纸包裹叶面,然后七八株一捆,一并装入一个密封的保鲜袋中。
专家说法>
保鲜效果非常好
但有安全风险
在网上,关于“报纸、蔬菜、保鲜”的话题,已经有过不少争论。有媒体还曾将其作为蔬菜保存的小点子推介给大家,“在菜叶上喷点水,然后用报纸把蔬菜包上”;也有媒体报道称,报纸的油墨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且染料的吸附性强,用来包裹蔬菜很容易残留病毒。
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食品专业教师王强。他说,报纸包裹蔬菜保鲜,是因为报纸一方面具有较好的通透性,有利于蔬菜采后呼吸气体释放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好的持水性,湿润的报纸包裹在蔬菜表面,可以对蔬菜表面的水分蒸发起到缓冲作用,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湿度,从而利于保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通透性的报纸,保鲜效果较保鲜膜、保鲜袋都要更好些。
“运输过程中的蔬菜,有一个基本原则,与报纸接触的机会和接触的量,越少越好。”王强说,一旦有接触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的风险,“不过是否对人体有害,有多大危害,还需后期实验的佐证。”记者 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