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业内:楼市投资机遇仍在 商业地产或成首选

来源:重庆晚报 2012/5/28 10:03:32 关注度:89646次

  近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重庆企业家、银行家、居民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只有11.5%居民愿投资房产,为近12个季度调查的最低水平。同时,房地产投资也跌出了居民投资偏好的前三位。不过,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房地产依旧是最熟悉的投资渠道之一,那么当下房地产市场还有没有投资机会?普通投资者目前又该如何选择投资型物业呢?本期《地产同学会》邀请了3位专业人士为大家一一解开这些问题。

 
  优质物业仍具投资机会

  蔡菁:是不是有投资机会,要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欲选择物业类型,并结合自身的用途来判断。

  纯投资现在很明显不是好时机。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已经有效的抑制了投机性需求,并且中央政府一直在强调要稳固调控的成果,所以价格稳定会是一段时间内的大趋势,投资者的心态也开始回归理性。

  对于一些兼有自住需求的投资客户而言,现在一些优质的投资性项目确实有进场机会。

  张建军:在住宅市场,如果有闲钱同时未来有居住需求,现在购买一些优质地段的优质项目是个机会。

  对于长线持有的客户而言,重庆住宅市场价格几近见底,出现了很多性价比很高的楼盘,结合重庆未来的发展前景来分析,目前是个买房的机会。但目前短线炒作是不可取的。

  魏如兰:目前,投资者对不动产投资的热情确实在降低,挑准项目的重要更加凸显。举例说明,过去有100人从200个房地产项目中挑选投资对象,现在是10人从200个项目中挑选,投资规模的缩小使得过去那些素质不高的项目难以鱼目混珠,而优质项目的价值反而得到凸显,会成为追捧的热点。

  投资物业要呈现投资价值

  蔡菁:开发商要把项目长期的投资价值做出来,在如何确保未来价值稳定上升、项目定位以及推广方面都要有针对性。

  首先是根据地块的综合素质,如何定位物业形态,可以使项目未来的价值稳定上升。其次是地段的发展、周边的配套未来3到5年会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状态,是否能支撑价值的提升?再次是要通过专业的营销渠道,精准的找到有投资意愿的客户进行销售。

  张建军:开发商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给客户的回报率如何保证?二是后续的服务如何保证?是否能帮客户租赁,提升物业管理,挑选更好的商家,通过商业运营为项目带来人气,使价值提升更快。

  一些专业的、负责人的开发商,甚至应该帮助客户计算回报率、设计未来的租金递增。

  不能只是把项目包装好,然后强销出去就完事了,作为要永续经营的企业,要在项目定位、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魏如兰: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潜力其实是在产品规划设计之初就决定了的,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开发商要想吸引投资者,必须拓展思路,改变营销模式。例如,康田国际企业港项目的11号楼,在市场好的时候可能会当成商住公寓去一套套的销售,但目前投资市场不景气,开发商就将其包装成酒店,整体租赁给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实现了快速变现、提升项目品牌效应、积极协同带动的效果。

  商业地产投资机会较大

  蔡菁:商铺是首选,这与商铺自身极强的投资属性有关。Loft、Soho等新兴写字楼产品、商住结合类产品,因其用途广泛,也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做房地产投资,要看区域位置和区域内同类物业的相对价格;要看区域的未来规划和项目的成长性;要关注项目的配套发展,包括交通、商业、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方面。

  无论做何种类型的房地产投资,都要优先考虑以上三点,之后再去权衡价格因素,切不能一上来只看价格,不在乎项目整体素质,到后买到“烫手的山芋”。

  张建军:在目前的市场上,高端住宅目前不是很适合投资,首先产品小众化,财富人群的未来个性化需求更前,豪宅的更新换代在加快,未来会不断出现新的潮流。其次,高端市场需求有限,未来供应量却不小。

  对于旅游地产,在3到5年内都要非常谨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地产项目将出现同质化,供应量也会比较大,如果投资者有自住型需求可以谨慎选择。目前中国的旅游地产还不成熟,很多项目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商业运营整体性不强,难以吸引人气。

  魏如兰:在目前市场状况下,建议投资两个方向,一个是核心地段极其优质的项目,例如城市核心地铁上盖的物业;另一个是像大学城这类新兴区域的高性价比物业。

  投资商铺要看整体氛围,是否有统一主题定位,避免无序的散乱经营,那样难以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不能吸引人气,物业价值就不能很好的体现。

  投资写字楼,在地段价值基础之上,应该更注重项目的品质,尤其是对于想长线持有的客户。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