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主城区新增轨道运营线路55.6千米,轨道3号线成为最繁忙的线路,最大日客流量达到29.6万人次。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局获悉,2011年度《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报告》和《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统称《重庆交通年报》)已于日前编制完成。《交通年报》显示,尽管去年我市私家车拥有量为37.7万辆,较2010年增加27.8%,但主城区干道高峰时段小汽车平均车速仍为29.36千米/小时,超过北京、上海和广州。
私家车
主城每天增近225辆
《重庆交通年报》显示,2011年,主城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81.2万辆,比2010年增加了14.5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达57.2万辆,而在这些汽车中,私家车的拥有量已经达到37.7万辆。
主城区机动车从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从40万辆增加到60万辆、从60万辆增加到80万辆,分别历时6年7个月、2年4个月和不到1年半,机动车增长速度较快。其中,私家车拥有量为37.7万辆,与2010年的29.5万辆相比,增加了8.2万辆,增幅达27.8%(如右图所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主城新增私家车近225辆。
据统计,2011年,主城常住人口约为772万人,按此计算,平均约20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停车位
主城区新增约9万个
2011年,主城拥有城市道路近3500千米,跨两江桥梁共26座(其中道路桥梁22座),穿山隧道11座(穿中梁山、铜锣山隧道),道路立交161座(不含分离式),汽车停车位约47万个,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含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544座。其中,2011年主城区新增城市道路132.72千米;建成华唐路立交、余松路立交、五台山立交(一期)、古木峰立交、空港东路立交、鹅公岩立交等6座立交;建成外河坪站场、五里坪站场、二郎站场、重棉站场、金山站场、茶园站场等6座公交站场;新增朝阳桥一座跨两江桥梁;增加停车位约9万个;新增立体人行过街设施31座。
轨道线
日载客达74.3万人次
2011年,主城区公共交通年运输客量达到20.1亿人次,其中,地面公交为17.4亿人次。
到去年为止,轨道交通已有3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总里程达75千米,年客运量达到8332万人次,较2010年4500万人次增长了85%;3条线路总最大日客运量达到74.3万人次,较2010年的20万人次增长了270%。其中,2011年主城新增轨道运营线路55.6千米,客流也持续快速增长。轨道1号线最大日客流19.7万人次,轨道2号线最大日客流25万人次,轨道3号线最大日客流29.6万人次。
滨江路
分流车流功不可没
在中心城区大部分主干道和快速路车流量趋于饱和时,主城区的几条滨江路为分流起到了较大作用。《重庆交通年报显示》,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等滨江道路,在去年流量增长迅速。北滨路高峰小时流量由2010年的2452辆标准小汽车,增长至3396辆标准小汽车,增长994辆标准小汽车,年增长率为38.5%。
畅通度
城区车速超过京沪穗
根据《重庆交通年报》显示,2011年,主城区干道高峰时段小汽车平均车速为29.36千米/小时,较2010年提高0.97千米/小时。其中,早高峰为28.93千米/小时,晚高峰为29.82千米/小时。“这个速度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是比较快的。”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分析称,其它大城市高峰时段小汽车的平均车速均在25千米/小时以下,这表明重庆的交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畅通的。
“根据国际标准,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如果低于18千米/小时,就表明交通比较拥堵了。”邱建林说,从总体来说,我市主城区的交通还是比较畅通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机动车增速的加快,城市道路也要与之相匹配。除了拓宽或新建道路、桥梁、立交等基础设施外,人在交通组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驾驶员和行人,这两个因素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邱建林说,在日常出行中,驾驶员要文明驾驶,行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而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能够步行的时候就不坐车,能够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就尽量不开车,这样一来,交通拥堵的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远景规划
到2020年
新建11座大桥9座隧道
按照规划,到2020年,针对嘉陵江沿岸,将在施家梁、宝山、大竹林、礼嘉、红岩村等地新建5座大桥;针对长江沿岸,将在小南海、白居寺、寸滩、黄桷沱、郭家沱、果园等地新建6座大桥;同时,远景在长江的铜罐驿、黄桷坪、木洞、五宝、麻柳嘴,嘉陵江的大溪沟、蔡家、悦来北、施家梁东等地预留越江桥位,在朝天门预留远景越江隧道。
穿山隧道方面,将规划新建9座,分别位于歇马、土主、石板、陶家、王家、石坪、龙兴、南山、燕尾山;同时,规划在中梁山的天府、东阳、蔡家、井口、西永、白市驿和铜锣山的古路、龙洲湾等地预留穿山通道。本组稿件由记者 蔡文沛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