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实施半个多月,按照标准要求,食品中的所有添加剂都必须在包装上明显标注。记者发现,目前市售食品在配料表后面往往跟着一长串名单,其中的添加剂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有些添加剂还经常被藏在中间。“标注”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看明白,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消费者看不明白。
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记者昨天走访家乐福、沃尔玛、卜蜂莲花等多家超市,发现绝大多数食品标注添加剂都比较具体。但也有不少食品标注得让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一种盒装土豆泥,“配料”后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5行小字,记者数了一下,竟有36种“添加物”。其中“食品添加剂”几个字被记者费劲地在两行半的位置处找了出来,后面的括号里只有一种“增味剂”。经常给宝宝选购食品的年轻妈妈艾玲就说:“看着这么多添加剂,吃的到底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标了添加剂也是看不懂
“就算标出了添加剂,也看不懂”,家庭主妇陈晶告诉记者,自己购买食品一般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其他的很少注意,“就算看到添加剂了,也就明白防腐剂、色素,其他名称就像看‘天书’了,不明白都是什么。”
李先生还曾为添加剂闹了笑话。他告诉记者,一次为老人选购食品,看到标注含有“丙酸钙”,误以为是补钙食品,后来上网查询,才知道是一种防霉剂,跟补钙压根不沾边。
顾客更关心监管到位
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表示,新的国家标准给企业留出一年的过渡期,“4月20日以后生产的食品,标签必须执行新标准。”在实施日期之前生产的旧版标签食品,在保质期内可继续销售。
“我们更关心监管是否到位。”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消费者反应,现在的食品问题是商家添了不该添的东西,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都不是正常的添加剂,即使添加了,商家又怎么会标注上去?只有监管到位并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才能真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