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寸”产品越来越多
以前,面板厂家推出的液晶面板尺寸主要有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等。2011年十一期间,康佳、长虹、海信、海尔等本土品牌均推出了43英寸及48英寸的产品。此后,各企业相继推出的“大一寸”新品更让这一阵营不断壮大。
去年底,海信全球首发50英寸、39英寸液晶电视。今年3月18日,康佳发布了5大系列18款新品,其中6000系列是超值款智能云电视,最大亮点在于其“大一寸”的屏幕设计,分别为43英寸和48英寸。还有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显示,36英寸产品在沉寂数年后也将重现市场。而奥维咨询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彩电市场上市新品数量超过150个,其中39英寸是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出现在市场上的新尺寸规格,50英寸新品数量也在陆续增加中。据记者统计,目前新尺寸的平板电视主要集中在39英寸、43英寸、48英寸和50英寸。
对于消费者来说,花几乎同样的钱选“大一寸”的产品的确令人心动。“我看了一下,新出的43英寸电视和同品牌42英寸的价格基本一样,花几乎一样的钱买更大一些的电视,这的确比较有诱惑力。”消费者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在北京大中电器中塔店,某彩电品牌促销员则告诉记者,由于彩电的3D和智能功能的应用还有相当多的局限性,因此,不需要增加使用成本,也没有使用技术门槛的“大一寸”似乎更容易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奥维咨询平板中心副总经理李秋伟介绍说,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自新尺寸产品上市以来,其市场份额均逐步增长,其中,43英寸自2011年十一期间上市后,份额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40、42、43英寸区间段中,其份额从上市之初的2%上升至今年2月份的7.4%;39英寸自上市后数量就快速增加,在37、39英寸区间段中,份额已达到3.5%;但是从十一上市后份额持续成长的48英寸产品,目前受到50英寸电视产品的挤压,份额有所减少。
“大一寸”营销意义更大
“花差不多的钱,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视界大一寸,视野大不同”……在家电卖场,这样的广告语是企业对新尺寸产品的宣传主基调。
记者对比发现,“大一寸”的产品比传统规格产品的价格要高出几百元。如在 京 东 商 城 上 ,43英 寸 的TCLL43E5010E全高清LED、超级蓝光、互联网、超窄边电视售价3599元;42英寸海信LED42K200蓝光高清解码窄边节能LED电视售价3399。李秋伟介绍说,根据奥维咨询的统计,目前市场上39英寸整机产品的价格比37英寸平均高出300元,43英寸产品与42英寸产品的价格差为650元,48英寸产品价格则比47英寸产品贵450元。“彩电最主要的成本就是面板,面板尺寸扩大,价格也会有所提升。”李秋伟解释说,切割工艺水平的提升,使得新增尺寸的面板在切割时的成本与相邻尺寸并无明显变化,但由于目前43英寸还不是经济切割尺寸,所以这一尺寸的产品与常规尺寸产品的价格差是最高的。此外,再加上新开模具、板材等费用,就产生了最终市场上的价格差距。
那么,这多出来的1英寸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吗?“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整机室主任李剑表示,消费者肉眼观察对于增大的尺寸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大多会愿意付出不多的成本购买更大的产品。
李秋伟也表示,增加尺寸这种做法在企业推出的初期会引来消费者的关注,但经过调查发现,小屏幕产品增加尺寸的感觉会较为明显,越大尺寸电视机屏幕增加一两英寸,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变化并不强烈。“‘大一寸’的尺寸策略的推出是各大家电厂家与平板供应商为了实现竞争差异化而做出的市场调整。”他分析说。
有业内专家指出,彩电行业历来以概念推动市场,但企业力推的“智能”和“云”概念在短期内还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3D电视则受制于节目源,发展也难有突破,因此企业亟须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同时,上游面板厂商的境遇也很尴尬。至2011年10月,液晶面板价格出现连续18个月的下滑,虽然在随后两个月价格基本稳定,但也已趋近成本价。而在众多液晶面板厂商看来,液晶面板全行业的调整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出现。因此,通过新尺寸的推出可减少面板制作的废弃材料,并且通过材料的增加,增加面板的售价,进而减少亏损。
规格分散导致成本难降
“与CRT电视、等离子电视的屏幕尺寸每隔四五英寸就有明确的规格不同,目前销售的液晶电视屏幕尺寸几乎每隔一两英寸就会有一个规格的产品。”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表示。记者调查发现,20英寸以上的尺寸规格目前已经多达15种,分别为24、26、32、37、39、40、42、43、46、47、48、50、52、55、65英寸。
郝亚斌认为,市场上新增的尺寸规格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但是产品规格过于分散也会造成整个产业链资源的浪费。因为对于液晶电视整机厂商来说,这需要开发多个近似尺寸的液晶电视模具及其他配套设备及配件,这不但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增加了产品的管理成本,浪费企业资源。对于液晶屏等上游供应商而言,由于液晶屏的接口不统一,使屏的开发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降低液晶屏的成本,从而带来整个产业链资源的浪费。
李秋伟认为,对行业来说,新尺寸规格的市场导入加大了市场相邻尺寸产品之间的价格对比与价格竞争,易导致市场主流尺寸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进而影响品牌厂商对市场的总体判断和后期的资源投入方向。因此,新尺寸规格产品的上市也有可能对行业形成一种误导,“这些浪费最后都会反映到市场的价格上,当一种规格的产品销售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其价格就不能进一步降低。”
其实,在平板电视市场启动初期,液晶电视的尺寸也曾出现如此乱象。不仅尺寸繁多,屏幕的长宽比例也有不同,如有的小屏幕是采用4∶3的比例标准,而大屏幕则是16∶9的。为了规范市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联合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推出了《彩色电视机用液晶显示屏主流尺寸规范》,给出了彩色电视用液晶显示屏的推荐性选用尺寸。此后,产品规格逐渐集中。
李秋伟认为,今后市场上尺寸规格仍然会重复这一过程,那些切割更为经济,同时消费者也更愿意购买的尺寸规格将保留下来,而其余尺寸规格则将逐步淘汰。
那么,尺寸的淘汰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呢?郝亚斌认为,由于目前企业对服务的高度重视,产品的售货服务还是有保证的。但是,其产品维修,特别是主要零配件更换的成本则有可能会居高不下。
据透露,《彩色电视机用液晶显示屏主流尺寸规范》修订工作已提上日程。郝亚斌表示,希望通过新标准的出台,引导企业合理供给产品,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科学理性。
本刊观点
企业获利应以消费者受益为前提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菜市场的小贩也知道准斤足两、货真价实可以为自己拉来回头客,从而获得稳定而长远的收益。但在这个被称为国内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家电业,我们却带着遗憾相继探讨了电源线的长短、冰洗产品的容积以及彩电的新增尺寸等一系列让我们备感困惑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已经摒弃了以前通过简单的缺斤短两、粗制滥造获取额外利润的初级手段。同时,他们也能准确地把握住当下消费者新的需求和消费心理。他们知道消费者希望拥有更大容量的冰洗产品,他们也能理解消费者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
但是,一些冰洗产品的制造企业并没有通过提升技术及制造水平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而是采用了更加简单而直接的手段——虚标容量。在采访过程中,当记者向专家询问,新增的尺寸是否会影响到产品的售后服务时,专家笑答:“企业现在想的是怎么能卖出更多的产品,至于售后问题,那就要等产品卖出去再说。”
由此可见,不少企业为了获取眼前的利益,把消费者的利益搁置在了一边。那么,身为与国际市场最为接轨的行业中的一分子,家电企业真的连卖菜小贩都懂的道理也没有想明白吗?其实未必。如果深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尺寸问题上做“足”功夫的大多是那些不掌握核心技术且缺乏产业链优势的本土品牌。当不能以领先的技术获取丰厚利润、生产多大尺寸的电视又都由面板厂商说了算时,就只能在最末端的产品尺寸上动脑筋了。
笔者想要提醒善做尺寸之功的企业,在获取自己的眼前利益时,要想到维护消费者的当前及长期利益不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持续稳定发展的根基。当消费者新买的“被大容量”的洗衣机洗不了厚窗帘、“大一寸”的彩电维修找不到配件时,必然会对品牌心生埋怨。
要想做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甚至包括社会的多赢,不能仅靠那句“做人要厚道”。在家电行业,深入的消费者调研、大量的研发投入,雄厚的技术基础及完善的产业链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 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