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消费热点

钱放在银行 安全吗?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2/3/13 14:00:40 关注度:112713次

  “消费与安全”是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如何保证消费者的财富安全,同时为消费者服好务,已成为众多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最关切的话题。为了让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服务理念、特色服务以及“消费安全”的新举措展现在更多消费者面前,本报以“金融机构服务大调查”为主题,重磅推出这组新闻策划报道。
  调查
  你的理财产品“缩水 ”了吗 ?
  炒股,股票跌,炒房,房价跌。真爱财产,远离风险,买银行理财产品总没有问题了吧?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以为产品稳赚不赔,结果被告知亏损20%,还不能提前赎回。今年,此类情况屡见不鲜。”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负责人透露,不少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会被工作人员夸大其词的介绍所忽悠,他们总是喜欢把产品的收益吹得天花乱坠,而对投资者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则一笔带过,这样一来,很多投资者往往还没彻底搞清状况,就购买了不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
  近年来,关于理财产品遭遇亏损甚至巨亏的事件屡屡被曝光,除了最近微博上广为流传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客户收到“SORRY”蛋糕,被证实确有此事,与之类似的事件和投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而一旦客户找到银行讨要说法,得到的答案无非都是“购买理财产品都是本人签字确认风险自担,所以银行是“无责”的。
  面对目前市面上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理财产品,本报记者再度展开调查,根据投资期限、标的等类型,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进行调查,并请理财师和专业理财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点评,也包括记者对银行理财师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的评估。
  承诺
  83家银行承诺公平对待消费者
  “ATM机里面取出的居然是假钞。”
  “我的信用卡很久都没用过了怎么里面的钱少了。”
  “我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缩水了一半。”
  “银行大厅里面的服务人员对我们的咨询爱理不理的,他们到底有多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对于银行的抱怨越来越多,各种媒体报道消费者对银行的投诉也屡见不鲜,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究竟怎么了?在银行成为我们办理金融业务接触最频繁的机构之后,银行在消费者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银行却不像过去那样把消费者捧在手心。银行是否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诚信的金融服务,提高消费者对银行的满意度。
  3月,来自省内83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外省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共同签署了四川省银行业公平对待消费者服务宣言。
  出击
  记者出击体验服务
  本报记者除将在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展开调查,对银行业务、理财产品、保险项目等业务进行深入了解,还“暗访”了各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体验式”调查金融机构在服务方面的问题。
  “营业大厅是否整洁、是否有人为客户排队维持秩序、大堂经理是否详细、热情解答客户询问……作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反映一个单位整体素质最直观的地方。”这是许多办理业务市民的共同心声,本报记者一一探访了各金融机构网点,告诉你最真实的感受。
  听意见,就听专业的。面对金融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与问题,本报记者将联手金融专家为您解惑,只要是涉及日常金融生活的方面,都将有专家的权威解答。

                        责任编辑:刘蒙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