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质监打假案例
回收劣质泡椒凤爪生产加工食品
重庆怡雅园食品有限公司将在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胀袋”等质量问题的134箱回收泡椒凤爪重新加工,重新包装,重新印制当日生产日期后以新产品进行销售。2011年12月15日,高新区质监部门查处了该生产车间,并对该公司作出了没收、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废旧原材料生产食品用PC饮用水桶
重庆明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将回收废旧水桶打成碎末与新料混合生产饮用水塑料桶,以次充好生产加工食品包装材料。巴南区质监局不仅对该公司进行查处,还根据市局连坐制规定,对其上下游进行了调查,查明了桶装水生产厂采取补差价的方式将废旧饮水桶返回给PC饮水桶企业,换取新PC饮水桶这一行业“潜规则”。
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烧烤用鸡肉串
12月12日九龙坡区质监局查处一食品加工黑窝点。该窝点完全不具备生产加工肉制品的基本条件,未办理任何合法生产的手续,现场查封橙黄84瓶、蛋黄色1瓶、大红4瓶、橙红100瓶。经查,经营者余鸿震从冻货市场批发火腿肠、热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装袋装箱后卖给市内烧烤摊点,现已销售鸡肉串160件,货值7680元。质监部门对此处以没收违法使用色素189瓶和罚款3万元。
军弟食品厂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北碚区军弟食品厂由于原材料及成品和杂物乱堆放,消毒更衣间改为人流物流共用通道,工艺流程与生产布局也改变,现场提供不出任何原材料进货记录、生产记录、销售台帐及员工健康证明,产品也未实施出厂检验,并撤出了检验设备和设施,现场有火锅底料成品100箱,货值4500元。北碚区质监局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
南岸“毒米线” 滥用防腐剂加工米线
南岸区南山街道金竹村王文书米线加工厂在生产米线过程中违法添加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质监部门在执法现场发现滥用防腐剂生产的米线1110公斤,货值3996元,已销售米线1110公斤,违法所得444元。质监部门没收违法所得444元;没收违法生产工具(米线机3台、磨浆机1台)、食品添加剂210克;处以罚款34556元。
豆制品加工黑窝点被端
2011年12月7日,市局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查处一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金竹村的豆腐干加工厂。该加工点无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合法生产手续,加工厂房非常简陋,地面污浊,环境卫生极差。现场查获生产好的烘烤豆腐干产品25㎏,油炸豆腐15㎏,半成品豆腐干25㎏,以及用于生产的无“QS”标志的消泡剂46袋,石膏粉150㎏。市局执法总队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该非法生产加工黑窝点予以取缔。
捣毁一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肉制品作坊
12月9日,质监部门查处位于沙杨路某居民区内的一家非法加工鸡脯肉、鸡肉串的肉制品黑作坊。发现该窝点环境脏乱、恶臭扑鼻、生产条件极其简陋,有18名工人正在加工各种肉串,负责人不能提供任何营业执照及资质证明,工人也无健康证明。沙坪坝区局立即依法对该窝点的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并对生产设备、原材料及半成品采取了异地扣押,现场查获了劣质肉制品约100公斤。
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牛油
2011年11月29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义田村二社民房内的牛油加工点被查出生产条件极为简陋,环境卫生极为恶劣,正在使用边角料炼制牛油,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已经炼制好的牛油成品5吨,货值金额1万元。质监部门作出责令责令整改、没收该批牛油产品、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双喜调味品厂使用非食用物质产豆瓣
2011年1月22日,重庆市渝北区双喜调味品厂被查出一批产品含有罗丹明B,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该厂生产销售不合格豆瓣货值4.5万余元,渝北区质监局执法人员当即扣押了该厂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产品,责令召回产品,并对该厂实施了行政处罚。
国辉白酒坊生产不合格白酒
2011年5月14日,质监部门发现国辉白酒酒厂属前店后厂加工作坊,门市内有甜蜜素、蛋白糖、檬酸、甘油等添加剂,当即对该销售点白酒进行抽样检验,并对甜蜜素、蛋白糖、柠檬酸、甘油物质和门市库存的白酒进行了封存。经检验白酒为不合格产品,质监部门对销售白酒进行召回;没收库存未销售的白酒并处以罚款。
同时,市质监局还通过大渝网教广大市民:六招辨真伪名酒;怎样配制一副合格的眼镜;怎样判别居民分时电能表是否正常工作;如何识别优质车膜;名茶真假识别法;9种物品,吕式打假法;如何鉴别乳与乳制品;儿童卧房木家具选购小常识;电线电缆选用小常识等打假小常识。
责任编辑:吴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