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教育 > 红黑榜

农药残渣做成的“废渣盐”流入市场 危害堪比“三聚氰胺”

来源:生命时报 2012/2/9 13:19:39 关注度:110293次
 

盐被称为“百味之王”,它是我们每天都无法离开的调味伴侣。然而,近日一则“农药残渣盐流向餐桌”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在这起发生在安徽省阜阳市的盐业大案中,多达1.4万吨用农药废渣制成的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部分可能已经登上百姓餐桌。甚至有人评价称,“农药残渣盐”的出现,如同在老百姓食品安全的伤口上“撒了把盐”。更可怕的是,这种相当于奶业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废渣盐”,竟然隐藏了一年半才被发现。

1.4万吨“废渣盐”流入市场

据新华社报道,2011年,安徽阜阳盐业和公安部门在公路上截获18吨工业私盐。于是顺藤摸瓜,竟发现江苏“海天盐化”公司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短短1年半时间,以每吨10元的价格,从专门生产农药“草甘膦”的某化工公司收购农药残渣,通过清洗、烘干生产出“农药废渣盐”共1.4万吨,再伪装成“元明粉”销售,并可能已流入全国12个省市盐业市场。据调查,整个流通环节中,不法商人以每吨10元购得原料,生产成本约每吨100元;然后以每吨350—400元卖给私盐批发商;批发商再以每吨700元转给不法粮油店;最后粮油店以每吨1400元卖给小商贩,主要用于制作烧饼、馓子等食品。2012年2月1日,江苏省盐务部门回应称,目前除安徽阜阳之外,尚未发现这批工业盐流入其他地区食用盐市场。

经中国农业大学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检验,这批“农药废渣盐”中的农药“草甘膦”含量高达55毫克/公斤,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农产品贸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标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其微博中表示,尽管草甘膦毒性较低,但临床上已有草甘膦中毒的病例,长期食用这种盐,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潜在慢性危害。

据了解,我国当前大宗贩销不合格食盐、工业盐和三无盐产品充当食盐销售的问题比较突出。仅在2011年,安徽省就查获各类涉盐违法案件1914件,查获各类违法盐产品947吨。对此,江苏省盐务管理局盐政法制处处长丁如明表示,以往工业盐中绝大部分为海水制盐和井矿盐,虽然在重金属等卫生指标方面达不到食盐的要求,但食用后尚不至危及健康和生命。但现在部分工业盐的外观与食盐相似,却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盐市场危害可想而知。

为了发现私盐流通的线索,2月2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东郊市场调查,其中3家调料品商贩均表示,他们的食用盐是由盐业公司供货,其中一位商贩举着一包食盐对记者说:“看到包装袋上水印的‘中盐’两个字了吗?这就说明是正规的,而不是假盐。”随后,东郊市场管理处海鲜大世界管理办公厅负责调料的管理员周先生告诉记者:“曾有顾客抱怨食盐卖得太贵。实际上,国家对食盐的管理、定价都是非常严格的,专门设立了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第四批发部东郊分销处,它已取得相关许可资格,市场商贩的食盐都是从这里来的,因此不会有假盐。市场管理方面也会通过检查商贩的台账、进货票据等方式进行监管。”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大型餐厅,也得到了“不会有私盐”的答复。北京市烹饪协会会长石万荣表示,北京地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察非常严格。只要是在工商部门正规注册的饭馆,进货来源都有据可查,多个执法机构经常会对食品进行检查,会要求商家提供进货单,以明确具体供货商。浙江绍兴市王朝大酒店有限公司餐饮总监沈榆则告诉记者:“大型食品加工行业,如制作腌制品等厂家,用盐量大,误用农药废渣盐几率可能会较高。但正规酒店、餐馆等注重品牌,再加上其调味用盐量较少,应该不会以身试法。除了当地有关部门检查外,酒店所有的餐饮原料都会定点采购,并要求调味品供应商提供“三证”以及每个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

对于“废渣盐”可能流入餐桌一事,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每一个环节都是违规的。”

位于生产环节的公司没有盐品经营资格,却在生产工业盐;运输环节上,故意“化妆”成“元明粉”运输,违反了我国对食用盐实行准运制的规定;销售环节上,一般的粮油店并没有卖食盐的资格,也属于违规。

那么,正规食盐上到百姓餐桌的流程又是怎样的呢?据曾凡英教授介绍,我国实行的是盐业专营制度,对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均有严格的要求。目前《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是主要的国家级盐业法律规定。按照规定,一袋正规食用盐的流通环节大致是这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提出,报国务院盐业主管机构审批的定点企业生产——由取得准运资格的企业运输——由具有批发许可证的批发企业批发——最后一步是零售。即便是零售,《盐业管理条例》也规定,“需要委托个体工商户、代购代销食盐的,由县级商业(含粮食、供销)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废渣盐”为何能藏一年半

在此次大案中,废渣盐卖了一年半竟没人发现,是不少百姓想不通的地方。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私盐猖獗,离不开巨额利润。我国食用盐是典型的垄断行业,生产资质和指标有非常严格的管制。工业盐和食用盐的生产成本区别不是特别大,但一旦拿到食用盐的生产计划指标,制盐企业卖给盐业公司的食用盐售价一般为每吨四五百元,而工业盐仅为每吨180—240元,再加上流通领域上千元的高额利润,让不法商贩铤而走险。曾凡英表示,要想避免私盐流入市场,每一环节都要做到位,多部门的协调作战必不可少。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如果只把问题归咎为某几个企业的违法行为,这肯定不算追根溯源,整个行业内的问题才是症结所在。

“专营”体制造成诸多弊端。曾凡英表示,一定程度上许多盐业公司既是盐业经营者,又是管理者。盐业专营制度相对容易导致腐败、低效、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以生产环节为例,媒体曾曝光过广东部分沿海地区非法晒制私盐,而在淮盐重镇江苏南通,也有不少老百姓私自晾晒海盐,将其制成私盐销售。

运输环节未及时拦截。现行的盐业法规规定对食盐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但对工业盐则取消准运证,所以非法经营者,只要声称是工业盐就可放行。

流通环节检测不利。我国食盐销售点众多,据统计,仅江苏的食盐零售点便多达十几万个。由于私盐价格相对便宜,很容易卖到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流动商贩等,点多面广难以预防,因此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更加严格检测。

违法成本很低。阜阳市盐务局副局长王道亚表示,一次性购销20吨工业盐冒充食盐销售才构成犯罪,否则只能没收和罚款。而行政罚款一般只是盐产品价值的3倍以下。在高利润、低成本的诱惑下,此类犯罪必定高发。

不过,“废渣盐”案发生后,民众也不必对私盐过分担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只要是在大型超市购买带有QS认证标志的盐就可以放心食用,但要杜绝去不规范的小饭馆就餐、不买小贩生产的熟食,他们的油盐等原料都可能是散装,甚至是不合格的。江西省某地级市盐务局工作人员则提醒,别买散装盐,如果包装袋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封口不紧,开袋后摸起来有黏腻感的,很有可能是劣质盐,在一些小城镇农贸市场购买食盐时,更要注意包装的正规和完好。

(责任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