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卫生 >

聚焦食品安全 委员呼吁为小作坊监管立法

来源:华龙网 2012/1/9 14:50:25 关注度:53737次

  致癌牛奶、过期板鸭、地沟油火锅……当看似信得过的大企业频繁爆出丑闻,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俨然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此,市政协委员何其表示,重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地方立法仍是空白,应尽快启动立法工作,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状:规章只是“大框架” 本身存在不足

  小磨麻油、辣椒面、豆制品,农贸市场出售的多数加工食品均产自于小作坊。对于这类生产加工点,市政协委员何其将其特点概括为小、散、乱:“小作坊入行门槛低,企业人员少,加工环境差,食品涉及面广。虽能带动就业,但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去年,我市曾出台《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纳入监管范畴,在生产环境、生产条件、食品包装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并设立了临时性行政许可项目,即小作坊生产核准。

  市政协委员何其分析说,该办法只是“大框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并未对小作坊的性质、范围、界定做出规定,造成监管行为法律依据少,监管难度大。

  问题:监管责任不明确 易造成“脱管”

  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来看,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部门就有13个,如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组成的复杂,加上地方立法空白和政府立法的不完全,无疑增加了监管难度。

  “小作坊性质、范围、界定的不清晰,将造成监管范围、对象混淆,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管责任不明确。”何其表示,尽管《食品安全法》已规定实行食品安全分段(环节)监管体制,但由于上述原因,仍存在监管环节“脱管”、初级农产品监管“失控”两大问题。

  谈到这里,何其用市民最熟悉的小面打比方。面摊购买的面条是否合格,应由质监局监管;煮面、打佐料的过程,应由食药监局监管;一些面摊设在路边,其经营环境是否卫生,涉及市政系统;摊贩是否持有健康证,又涉及卫生系统。一旦责任不明确,可能会形成监管过程中的空白地带,无法及时揪出安全隐患。

  建议:有效期将至 应尽快出台地方立法

  与此同时,依照法律规定,作为临时性行政许可项目,其有效期仅有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也就是说,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核准如不能在今年6月1日前上升为地方法规,将停止实施。

  何其表示,生产核准好比生产许可证,政府部门只能对持有生产核准的小作坊实施监管。一旦停止办理生产核准,产生无证经营的黑窝点,监管工作会更加困难。同时,小作坊市场的混乱,将直接威胁相关中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为此,何其呼吁,我市应尽快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包括食品摊贩监管纳入人大立法计划,并启动立法工作。在地方立法未完成之前,市人大应明确继续实施小作坊生产核准,以保证行政管理的连续性,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责任编辑:王爽)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