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要美眉们裹成粽子,她们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所以“暖宝宝”大行其道,薄薄一片,贴在衣服里,取暖于无形。
有观众就问85100000了:这暖宝宝到底是什么高科技?里面装的是什么?会不会有副作用?会不会烫伤皮肤?口说无凭,实验为证,今晚的《好奇实验室》就跟大家说说暖宝宝。
两三元就能买一张的“暖宝宝”是日本人发明的,不借助火、电等其他能源,只要撕开外袋贴在内衣上就能发热;现在市面上很多牌子的“暖宝宝”包装上写的都是日文,个别外包装上标有中文版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平均温度达52℃,最高温度能达到65℃,保温时间8—20小时。
我们买了4种不同品牌的暖宝宝,带到杭州学军中学的化学实验室,周萍老师剪开一看,成分大致相同铁粉、碳粉、食盐、水、蛭石、吸水性树脂。
“铁粉在吸氧腐蚀过程中容易散发热量,使暖宝宝升高温度,蛭石具有高保温性,起到保温作用。”
周老师说,暖宝宝发热是利用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周老师当场演示:在10℃的实验室内,取约12克的铁粉、12克的碳粉、6克的食盐,放在烧杯中,为了模拟暖宝宝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30分钟后,烧杯内的温度达到12℃,2小时后,温度升高到22℃。
那么,暖宝宝温度最高能到多少呢?我们用两片暖宝宝包起一个生鸡蛋,为保温,又在外面裹上一层海绵1小时后,海绵内的温度为38℃;3小时后,57℃;5个小时后,温度达到了67.3℃,之后,温度开始下降,而包在中间的鸡蛋,不知不觉中已经烫熟了。
周老师说,自己调配的暖宝宝之所以和买来的温度差这么多,主要是因为铁粉、碳粉、食盐的比例不同,不同配方产生的热量也不同。另外做实验的时候,把粉末敞置在空气中,也可能散失了一部分热量。
67.3℃,这个温度大家是要当心的!
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主任葛正义说,当皮肤长时间接触近60℃的温度,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后,症状轻的会出现红斑,严重的可以烫出核桃大小的水泡。”
一般情况下,皮肤接触44℃的物体达6小时以上,就会引起低温烫伤;在44℃至51℃间,每上升1℃,发生低温烫伤的时间将会减半;51℃以上时间更短。
葛正义主任说,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明显,常发生在一些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人群身上,如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不良者、皮肤感觉神经障碍者等;另外,婴幼儿的皮肤很嫩,用暖宝宝受伤可能性更大;孕妇最好也不要用,因为暖宝宝贴在子宫位置,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影响胎位。
(责任编辑: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