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圣诞Shopping季 Hold住你的钱包

来源: 2011/12/23 21:56:05 关注度:181483次

  圣诞快到了,整个城市开始变得璀璨夺目,商场里圣诞气氛也早已炒的浓烈,华丽的圣诞布置加上诱人的圣诞打折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的购物之心开始蠢蠢欲动,每个人都认定这是一个购物的季节。有的人奔赴香港,有的人紧盯网络,有的人横扫商场。当消费欲望超过理性时,消费者已经跌进商家的无形促销陷阱中,因为返券循环购买无尽头,沉溺网购发现价不廉物不美,赴港扫货掏空钱包结果发现买到假名牌。下面让我们一起细数圣诞购物常见猫腻,在圣诞Shopping季做个理性聪明的消费者,Hold住你的钱包。

  一防网购促销陷阱

  1、低价馅饼变陷阱,卖家的商品打出“圣诞特价”标注。经历过淘宝“双十一”“双十二节”的童鞋应该知道其中猫腻,无非是抬价再降或是明降暗升。

  2、钓鱼网站骗钱财,以类似银行界面的形式较多,引诱网购消费者输入银行帐号和密码。

  3、以次充好卖假货避免图片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形。目前此类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网购的特殊形式,消费者都是通过浏览图片和文字介绍的形式获取商品信息,无法确知商品的质量。

  4、返券促销套牢你———用返券形式促使你循环购买。目前这类返券促销活动几乎充斥着那些大型的网购商城。而在实体商场,当初类似的返券促销也忽悠过不少消费者,现在网上又开始流行这种促销游戏了,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商家预设的温柔陷阱中。

  消费建议:1、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有保障的网络商城购物,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网站,购买前要多家对比,切不可只被商家表面上的促销迷惑。2、网上交易过程中不要随意打开聊天工具中陌生邮件和邮件中的附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在确定打开前认清WWW后面的网址。一旦遇到需要输入账号、密码的环节,交易前一定要仔细核实网址是否准确无误,再进行填写。3、网购时不要轻易购买低于市场价的商品,除谨防上当受骗之外,其商品的质量是一定值得怀疑的,毕竟制造商、零售商要有成本和利润空间;交易过程中最好进行截图,保留买卖双方对话原始记录,以备投诉且尽量选择同城OVS模式的交易。4、消费者面对网上返券促销的活动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返券消费的规则和细节,对有安全隐患与必须目测检验的,不要以网购的形式购买。

  二防圣诞赴港游购物陷阱

  1、假货陷阱,这主要体现在难以辨别的产品上,如手机、数码影音器材和名表等。松下手机的正品电池一般300多港元,但劣质电池只要100多港元,使用的年限也相差几年。消费者往往难辨真伪,等到发现,人已回去,无法追究。

  2、价格陷阱,香港的商店一般都是明码标价,但关键是配套附件的加价。如有的路边商店,数码相机标价很低,但电线、充电器、电池或别的配件都另外加价,全部配齐,价格远远超出正规商场标价。香港的电器产品有正货、水货之分,价格也有分别,正货贵,水货便宜,水货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水货就是没有经过产品代理商,商店通过别的渠道进货。在香港买水货便宜,但产品有问题得不到厂家保修,找商店也几乎无法解决。

  3、是“免税店”陷阱,香港是个零关税的城市,除了烟、酒,几乎所有进口商品都没有关税,因此也不存在免税商品和免税店的情况。一些店铺利用内地客人不了解情况,爱买免税商品的心理,打出“免税店”招牌,欺骗顾客。其商品不一定明码标价,或是价格高于其他店铺,但内地游客往往上当于“免税店”三个字。有一位内地游客在“免税店”花了8000多港元,买了一台只值3000多港元的数码相机,回家后才发现上了当。

  消费建议:香港旅游业议会也有承诺:在旅行团安排的购物活动中消费,购货后感到不满,可以先通过导游处理,或购物14天内向议会投诉,并将完全未经使用及包装完整的货品退回,即可办理全数退款手续。游客切记要保留单据原件。面对明码实价商品,要做到货比三家,不标价的商品可以讲价。买电器产品需找懂行朋友一起,建议最好别在港买水货,价格虽便宜,但出了质量问题就会没有保障。

  三防圣诞商场促销活动猫腻

  1、打折优惠“诱”而不惠。消费者韩小姐被某商场圣诞“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现金购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因觉实惠便没有主动要求1000元的优惠返还。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打特价”,仅售290元,原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还多花了10元。

  刘小姐向市消委会投诉称,其在某国际名店开业当天,按照一专柜开业酬宾活动“购满288元,可赠送在该柜台消费无购物限制的现金购物券300元”,付款后换取购物券时,营业员却告知柜台购物券已发完,可改天再拿。但当过来拿时,柜台营业员却以当天赠送的购物券市民来电投诉称在某商场四楼购买了一双价值约220元的鞋,因该专柜正在做“消费满100元送20元折扣券”的活动,于是售货员送了40元的电子折扣券,然而在使用时售货员却称,购物未满100元不能使用该券,必须购买100元以上的商品才能使用该券,且一次最多只能使用50元的电子折扣券。但之前买鞋时售货员却并未如此提醒过。

  2、抽奖返利暗含猫腻。黎先生去年圣诞期间在某百货商场消费后,参加了该百货六楼的抽奖活动(当天消费满50元就可参加),并抽中了国画大师张福生的真迹(当时标价3880元),黎先生在交了320元装裱费后领到名画,后经国画专家鉴定,该画并非张福生真迹,根本不值3880元。黎先生要求商场提供价值3880元的奖品。

  唐先生到某百货购物,其五楼的某皮具专柜推出买皮鞋满500元赠送该品牌牛皮皮带的活动。唐先生通过买鞋获得一条皮带后,由于皮带太长便剪去一节,却从皮带横断面上发现消费者在某百货商场开业当天(9月26号)购物获延时返利卡,内有398元,当天用返利卡消费了168元,里面还剩230元。当10月11日再次用返利卡消费时,却被告知此卡已于10月9日到期,不能使用。而卡上并未标明使用期,商场的营业员、收营员也没有一个人跟消费者说明返利卡的有效期。

  3、谨防“亏本”促销下的陷阱。临近岁末,在商家掀起的琳琅满目的促销高潮中,各种买送、换购、打折、特价、惊爆价、最低价、大甩卖等商业促销活动花样迭出。

  虽然很多消费者确实在商家真实、合法的优惠让利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在许多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暗藏消费陷阱。此次消费提示,希望能帮助重庆消费者“擦亮眼睛”明白消费,冷静面对促销。

  消费建议:提前“踩点”再下手。如果有时间,不妨圣诞前去商场提前“踩点”,看好楼层,选好自己中意的品牌,试好自己合适的尺码,只等双休日或圣诞当天去取货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体会圣诞的拥挤,同时,提前了解商品的价值,提防商家促销的是库存品或次品,或者将原价抬高再促销。除此之外,还要问清楚促销的全部内容,再选择是否参加活动。然后理智地计划好需要买的东西,并在商场内找到全部的购买对象,确定好购买顺序购买,不要看一件就买一件。最经济的方式是先买返券多的东西,用所得的券去买那些返券少的东西。如果心仪的牌子不参加活动或者新品不参加,那就大可不必出手。

  圣诞期间,消费者理性聪明购物是关键。重庆315消费维权网(www.cq315.org)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时多看多对比,贵在买精而不是多,如果遇到商家促销欺诈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要及时发送短信到96315或拨打电话63710315进行投诉,也可登录www.cq315.org进行网站投诉。小编在此谨代表重庆315消费维权网(www.cq315.org)祝大家圣诞快乐。

  附:圣诞十大购物技巧

  第一,提前计划。消费者应提前计划圣诞节所需要购买的物品,写下需要购买的礼物以及需要赠送的亲朋好友,并提前做好预算,以防止购买礼物超支。

  第二,多做比较。在购买之前多方比较不同商家,最少比较三家以上商家,并询问关于退货的政策。切记,打折商品不一定是最好的商品。一些商家的打折期可能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所以消费者应询问好打折何时结束。

  第三,放慢速度。在商店时,要放慢速度,精力集中在计划购买的礼物上,不要带着压力来购买物品。

  第四,仔细阅读合约条款。在签定购买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所有的条款,确保字面上的合同规定与口头上的承诺相符。如果购买的商品有保修期限,则要仔细询问保修期内所包含的服务,以及厂商与商家所提供的相关服务。

  第五,询问礼品卡使用细节。如果消费者打算购买礼品卡,应向店家询问礼品卡的到期日,使用时,有无使用费用以及使用时的细节。相关的问题还有:使用者是否可以从卡中取得现金,礼品卡是否可以购买店中所有商品,礼品卡使用者是否可以得到额外的打折,使用礼品卡购物时,是否享有正常的退货退款政策。

  第六,保存好收据。不论购买任何商品,一定要向店家索要收据。将收据、取消的支票、保修期单据、合同及商品使用说明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备再次使用。

  第七,清楚消费者权益。购买商品之前,应清楚店家的退货及换货的规定。如果消费者对所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在卑诗省,并没有法律规定商家一定要给消费者退货或换货。通常都是商家自行所做的规定,所以消费者应询问清楚。如果所购买的商品是做为礼物送人,可要求商家提供礼物收据,通常礼物收据上并无价格标识。

  第八,小心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时,当挑选完物品结帐时,所输入个人信息及信用卡号码的网页时,应为安全网页,网址的开头应在http后加“s”,格式为https://,并记下商家的电话及地址。购买前,了解商家的安全及保密措施,以及送货费用和送货日期。

  第九,查看银行帐单。查看银行所寄的帐单及信用卡记录,并与商品收据及支票收据核对。发现错误时,立即与银行及商家联系。

  第十,合理的退货。圣诞假日通常是商家一年中最忙,压力最大的日子。节礼日当天通常不适合退货换货,一些商家在节礼日当天也可能不接受退货换货,消费者应向店家询问。

 (编辑:苏秀)

 

专题关注

友情链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2394436568@qq.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许可证: 渝ICP备18005111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135号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